第十三部第十五回 張俊助趙構 弦超喜秋芷
話說張俊身先士卒,英勇殺敵,大獲全勝,遂晉升為桂州團練使,又加貴州防禦使。
張俊是第一個勸趙構登上帝位的高階將領。
靖康二年四月一日,金軍在攻破許京並對這座帝都進行四個月的瘋狂劫掠後,押解五千多人,以及不可勝數的金銀珠寶北去,張俊便向趙構懇辭勸進道:
“大王是皇帝的親弟,人心所歸,眼下弱勞動盪,群情喧擾,若不早日登上皇位,勢必群龍無首,國將不國。"
當時,趙構覺得時機未到,遂沒有立刻答應。
張俊又聯合宋欽宗時的尚書左丞耿南仲,連續三次上表勸進。
多次勸進之後,趙構於五月在應天府正式登基,是為南宋高宗。
趙構登基後,初置御營司,重用張俊為御營解軍統制,又國帶**械。
帶御器械是官職名,目的是“假禁近之名,為軍旅之重”,可見趙構此時已將張俊視為了心腹。
最讓趙構終生不忘的是,張俊在最危險的時刻為保住他的皇位而捨生忘死。
金人北歸前,立北宋舊臣張邦昌為大楚皇帝,以為傀儡,代治黃河以南地區。
北歸後,金人一聽說趙構稱帝,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揮師南下,欲剪除新朝而後快。
大敵當前!
而這時候,趙構非但不組織抗戰,反而一味地南逃,把大片國土拱手相讓,他又賞罰不公重用宦官擅權。
建炎三年(1129年,金軍突襲南宋政府臨時駐地揚州,趙構倉量出逃杭州,揚州隨即失守。面對殘局,暫駐杭州奉國寺的武功大夫、鼎州團絡使苗傅和御營副將軍的劉正彥發動了兵變,逼迫宋高宗下臺,禪位於他那年僅三歲的兒子,以架空皇權,擁兵自重。
張俊當時正屯兵吳江縣,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張俊與韓世忠、劉光世等率兵勤王,在杭州臨平與苗、劉軍展開數戰,他們臺力圍剿,擊敗苗、劉軍,趙構才得以復辟。
趙構感激涕零,拜張俊為鎮西軍節度使、御前右軍都統制,不久升任浙東制置使。
然而,金人這次南侵志在必得。
為此,他們發動了名為“搜山檢海”的斬首行動,趙構逃至哪兒,他們就追殺至哪兒,而且分兵深入,步步緊通。所以,趙構南逃,倉皇如喪家之犬,他從應天府逃至鎮江、揚州、杭州、江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