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下者為中丹田,在臍下者為下丹田。
真氣裡蘊含的能量遠比精氣要強,也可以理解為兩種不同能量密度的東西。
真元境主要就是晶化真氣成真元,然後引爆真元衝擊經脈,開經脈,通穴道,直至打通任督二脈,真氣可以在任督二脈形成一個大迴圈,是為真元上境。
這些都是修煉之人的一個變化順序,練過的人都知道,陳近南隨意的說著,楊平安心裡卻有些發懵。
天下修行萬萬人,都是先修圓滿金剛境,再修煉精境,煉精境圓滿再到真元境,一步一個腳印,沒有前步,就沒有後面的。
而楊平安就比較奇怪了,初境金剛,中境煉精,上境真元,還是個沒有練出真元的真元上境。同時推進三個境界,三位一體全方面開展,如果能練出真元,楊平安幾乎可以確定,自己可以開闢上丹田,沉澱神元。如果由神元,甚至馬上可以化丹。
會不會有問題?楊平安心裡有些打鼓,但這是自己的秘密,他沒法隨便問別人。
“你這個練的什麼招式?”陳近南已經觀察好幾天了,化丹境除了結丹,其實是從真元上境沉澱神元開始,一直跨越整個化丹境,都是為了練出元神做準備,雖然陳近南還沒有具備元神,但對天地靈氣的變化已經有細微的感知,每當楊平安老頭樂的時候,天地靈氣就會出現波動,似乎在往他身上匯聚。
“這個叫太極,我從古籍上學來,因為以前身體太胖,展不開拳腳,就打太極練著玩。”見陳近南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楊平安心裡大致有數,他對太極似乎很感興趣。
每當楊平安打太極,他都會從入定中醒來,靜靜立在視窗看著。
陳近南被拉到甲板上,清晨輕風拂面,微涼,迎著初升暖陽,兩人並排而立。
“起勢。”
“野馬分鬃。”
“白鶴亮翅。”
“摟膝拗步。”
“手揮琵琶。”
“倒卷肱。”
在華夏界廣為流傳的,基本都是簡化版本的太極拳,楊平安更是簡化版學的都是半吊子。經過這段時間的練習,靠著回憶愣是將這套簡易版太極能打完整了。
一趟拳路打下來,就感覺渾身微汗,身體沉重。兩趟則感覺身負千斤,每一次提手抬腳都艱難無比。第三趟時候,已經全靠意志力堅持了,全身似乎都不堪重負,骨骼咯咯作響。
三遍太極已經是極限了。
前面幾式還好,陳近南跟著依樣畫葫蘆,到摟膝拗步已經感覺的壓力,手揮琵琶更是身體不堪重負,倒卷肱一出,更是感覺四面八方的空氣都向他壓來,手腳如負千斤,咬牙爆開體內真元方才堅持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