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公子!”眾人忙抱拳回應道。
“此次行動不同於往,不僅關係到太夫人的安全,還關係到抗清大業的興衰。因此,我們務必全力以赴,不能有絲毫的馬虎。咱們這裡還有三支斑鳩銃、六支鳥銃,這是破敵的利器,務必全都帶上。另外,我在西廂房裡放了些好玩意兒,是我這幾天製作出來的茶壺雷,把它們也都帶上,一定可以給韃子一個驚喜。”
鄭襲見眾人再也沒有異議,便開始給他們佈置任務。
鳥銃是嘉靖年間傳入中國的利器,屬於火繩槍,無論是威力、射程還是準頭都比明軍之前的火門槍要強很多,因此,它一進入中國,便受到了戚繼光等一些將領的追捧。
只可惜,由於鳥銃操作較為複雜,再加上邊軍明軍的腐敗原因,直到明朝末年,邊境的明軍還是裝備火門槍為主。
最著名的就是三眼火銃,這種明軍制式火器造價最貴的也就七錢,而一杆上等的鳥銃,價格能達到五六兩之多,相差將近十倍。
誰都知道鳥銃的威力和精度要遠勝於三眼火銃,三眼火銃裡放出的鉛彈射程很近,跟個二踢腳差不多,對於身披重甲的後金軍來說作用著實有限。
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當狼牙棒使,根本代表不了火器的先進性,就連戚繼光都說三眼銃真打起來也就只能當炮仗使,其威力根本不能與鳥銃相比。
而它唯一的好處就是便宜,在明末這個腐敗橫行的時代,軍費早就被那些軍官和文官以各種各樣的理由貪汙了,根本造不出足夠數量的鳥銃,只能拿三眼銃來充數。
而斑鳩銃則是一種重型火繩槍,一般的鳥銃彈重三錢,有效射程大概也就一百米。
而斑鳩銃的彈重可以達到一兩五錢,甚至是一兩八錢,在一百五十米的距離甚至都可以擊穿輕型盔甲,相當於這個時代的大狙,在野戰中對付後金的重灌騎兵最為有利。
明末的廣東巡撫熊文燦和徐光啟就很重視斑鳩銃,熊文燦還專門將斑鳩銃解押到北京100門供皇帝和大臣們考察。
只可惜,由於見識等原因,這種利器一直到明朝滅亡都沒有推廣。
而鄭芝龍作為一個海盜,是很重視斑鳩銃的,因為在海戰中,誰的船堅固,誰的火器犀利誰就能佔據上風,跟士兵的體能和勇武關係不大,兩邊隔著大海,你有勁兒也使不上啊。
因此,鄭芝龍的部隊裡也裝備了大量的斑鳩銃,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鄭氏集團包括鄭成功在內,都把斑鳩銃當做是一種海戰的武器,在陸軍中並沒有大量的裝備。
來自後世的鄭襲自然知道斑鳩銃的威力,這是仿製的歐洲重型火繩槍,在明末這個時候,已經在歐洲相當普及,甚至終結了板甲的歷史。
這麼好的東西放到自己手裡不用簡直是可惜了,有這三門斑鳩銃,鄭襲確定自己可以給清軍造成巨大的殺傷。
後世的鄭襲就很擅長射擊,上大學的時候,曾經代表學校參加大學生運動會射擊類的比賽,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