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與陳梟的關係竟然如此好?!
陳梟和趙行之兩個人,直接坐在了一起拼酒。
一開始,朝臣們以為他們和傳言上一樣,矛盾不淺,拼酒也是因為寧王看不慣陳梟凱旋而歸後的得意模樣。新
誰知道,隨著他們喝得越來越多,醉意逐漸明顯後,兩人竟然開始勾肩搭背起來。
這,這哪裡是矛盾重重?
那些因為科舉改革一事,不敢從趙晉處下手,而想要對寧王下手的世家大族,看到這一幕,紛紛打消了念頭。
不管他們如何掀起武將的粗鄙,可他們平時,除非必要,否則也是不樂意去招惹這些武將,況且,陳梟還是一位功勞甚大的將軍。
因為這些武將可不會跟他們講究什麼先禮後兵,談不攏,或者惹急了的時候,朝會上他們都敢跟你動拳頭。
像戚嘉韓這種儒將,他們還敢放肆一些,可陳梟這種明顯脾氣不好的,文臣們還真不敢動什麼歪心思。
別到時候,把自己的性命都賠上去了。
一場慶功宴下來,有人歡喜有人愁,但趙晉等人,都算是盡了興。
慶功宴後,趙新也不敢再在汴州城內多留,匆匆忙忙回了藩國。
中王暫時不敢有什麼動作,立隴國滅國的訊息傳開後,周遭的鄰國也紛紛按捺了心裡的想法。
沒有誰願意做第二個立隴國
,現在趙國士氣正盛,誰都不願意做這個出頭鳥,去觸這個眉頭。
而趙晉給趙仲儒和趙仲昇找了老師後,也和趙行之忙著科考的事情。
他再次回覆到之前那種腳不沾地的狀態中。
隨著時間的流逝,府試結束,會試的時間越發逼近。
趙國上下的視線都聚集在科舉改革後的第一次會試。
還有半個月便是會試的日子。
此時,趙晉和寧王已經和挑選出來的幾個重臣以及才名遠揚的老學究出了會試的題目。
汴州城內,從各地趕來參加會試計程車子基本已經抵達,使得汴州城擁擠了起來。
酒樓,客棧,書齋,全部被士子們擠得水洩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