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在當時一開始引起的反響還不小。
那枚扳指顏色有些泛青,玉質嘛...總之行家看完都走了。他說是就是吧,犯不上擋人財路。
當年杜守義在琉璃廠聽人聊起過這件事。當時還聽說了另一件趣聞:
郎世寧所畫的《乾隆相大閱圖》,因為細節太完美把乾隆爺自己嚇了一跳。
而圖中乾隆爺右手扳指上有一道箍。
有人說那是馬鞭的攀。但畫中那道箍沒有突起,馬鞭攀也不會這麼細。
所以還有個說法,那拇指上的是一枚‘金鑲玉’羊脂白玉扳指。而這枚‘完美級’扳指才是傳聞中乾隆爺的‘至愛’!
因為一般人留像留影時總願意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乾隆估計也不例外。
內宮這些小物件和記錄文獻,經過太后西狩、溥儀出宮後都已經亂了。到了後世更是沒人能夠說得清‘誰是誰’。
這枚‘至愛’扳指在古玩行當裡已經成了一個謎團。到底它在哪兒?長什麼樣?是不是畫裡那一枚?
而現在,杜守義手中拿著的,不正是一枚‘完美級’的‘金鑲羊脂白玉’扳指嗎?!這是要鬧哪樣啊?...
杜守義對古玩涉獵不久,是個半懂不懂的‘青皮’,還遠沒有入門。對價格他也只是胡亂估一估,根本做不得準。
但傻人總是最有福氣的...
六十年代蘇東坡的墨竹價值多少呢?一萬塊。這是文物商店的收購價。
可文物商店收畫絕不會像他這樣,看著不錯就付錢了。上萬塊錢的交易,單論幣值,相當於後世上億了。要不是經過專家一輪輪的驗證誰能這麼爽快?誰又敢這麼爽快?
這也就是他穿來沒多久,對‘萬’這個單位理解不深。要是換成了‘億’,你看他還能不能這麼‘豪闊’?
一萬拿下了蘇東坡的畫,這勉強算是官價。可就算三萬也拿不下米芾。以書法論,蘇米二人的價值不可同日而語。
如果再加上另外的真跡、古玩和傢俱,那就有些太過份了。三萬塊,這已經不是打折價,是骨折價了,甚至都截了肢了。
可金文順為什麼會便宜他呢?他也是個不懂行情的棒槌?還是怕在官面露了明財會被沒收?或者東西太好,他根本找不到人出手?
不知道。甚至很多年以後,當杜守義真正明白了今天這些東西的價值,他還是不知道。不過金文順的後人卻因此大大受了益......
PS:有興趣的書友可以百度一下《大閱圖》,看看那枚扳指。種花人不騙種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