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宿主今日簽到獎勵為,‘同興堂’燴三丁x10。”
這道菜肯定是系統從歷史長河裡撈來的,因為同興堂現在早就不在了。
老京都一直有著八大堂,八大樓,八大居的傳說,這中間有什麼說道呢?其實是按經營面積來區分的。
堂最大,能辦堂會的才叫堂。臺上戲班子唱戲,臺下賓客吃飯,氣不氣派?所以老京都的‘堂’主要集中在皇城根下,各大王候府第所在地。按後世說法,就是‘市中心地段’。
說到‘堂’,還要再扯一扯京都冷飯莊和熱飯莊的事。冷飯莊只接一些預定的大生意。比如宴會堂會,紅白喜事等等,這些飯店一般謝絕散客。
京都以‘堂’命名的最開始基本都是冷飯莊,以後順應潮流‘堂’也開始接散客。不過臺上有名角唱戲,臺下推杯換盞,看著就不是老百姓該去的地兒,這和後世高檔會所有些類似。
老京都人親友小聚吃個飯,也不會選擇‘某某堂’,這些都是約定俗成的事。
三十年代,堂大量關張。國難了,沒心思歌舞昇平了,也沒心思辦堂會了。到了解放時,八大堂只剩下‘惠豐堂’一家碩果僅存。
‘堂’下來是‘樓’。樓是標準熱飯莊,每天營業,宴席散客生意都接。樓之下是‘居’,再之後就是‘館’,總之等級森嚴,你一看招牌就能知道它是什麼規格檔次,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說句實在話,‘堂’貴就貴在地段、排面、氛圍,菜譜以‘席面菜’為主。但要論起‘食不厭精’的話,它們真沒什麼好說的。上會所的講究一個身價,有幾個真正在意酒菜好壞的?這是一個道理。
同興堂在八大堂裡有點特殊,它背後倚靠的是整個梨園行。梨園行裡諸如祭祀拜祖,焚香收徒之類事務都會放在這兒,這幾乎成了約定俗成的規矩。
而‘燴三丁’是同興堂的招牌菜。
‘三丁’指的是火腿丁,海參丁和雞丁。雞丁必須是帶皮活肉,不能用雞胸脯肉糊弄,勾芡要用藕粉和茯苓粉混合而成。三丁入口,不柴不木,齒頰留芳,是道非常適合在夏秋食用但不太下飯的菜餚。
杜守義對這樣的菜興趣不是太大,他關上空間,繼續處理起眼前的病人來。
這個病人不是廠裡工人,而是工友家沒勞保的老母親,來工廠醫務室‘蹭醫’了。遇上這樣的情況要是想開藥肯定不行,但要是不費耗材,又不是太忙的話,廠醫們往往順手就幫這個忙了。都是一個廠的,沒必要太較真。
今天的情況還有點不同,這位工友是專程衝著杜守義來的。
以前廠裡如果出現傷筋動骨的情況廠裡處理不了,都是直接送醫院。但現在有了杜守義,再大的傷哪怕斷了條腿,治療基本不用出廠門。
杜守義的傷科針灸是大師級的,傷科是高階,也就是博士級別。見聞色加成後就更厲害,直接‘X’光機下操作。有了幾次神操作後,名聲怎麼可能不顯?今天這位病友就是特地慕名而來。
治療完病人後杜守義沒急著走,他和廠醫老蔣在醫務室聊起了天。
“這樣太影響你們正常工作了。要不寫個告示?以後遇到這樣的情況,讓他們下班後到義務診所去?”
老蔣沒弄懂杜守義的意思,道:“都是一個廠的,不太方便吧?我這兒倒是沒什麼。”
杜守義嘿嘿一笑,沒再說什麼,他就是要不方便,就是要大家有意見。都舒服了李奎勇怎麼進來?不過現在為時過早,先做做前戲預演吧。
抽完一根菸杜守義就走了,沒再多聊,在醫務室這兒說話要特別小心。
老蔣也是‘黑又亮’的主,三年後指定要倒黴。醫務室裡要只有他一個人那還罷了,聊聊天說說病例挺有意思。可還有小任和呂護士在呢,誰知道她們會不會一轉身就拿小本子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