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四合院:我是杜守義> 第二五七章 蜂麻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五七章 蜂麻 (2 / 4)

“師父,您和師孃去吧, 我就不去了。”

杜守義笑了,“不帶她。娘們明天過她們的乞巧節, 咱們四個老爺們自己找地方樂呵樂呵去。”...

說起相聲大師劉保瑞,他和後世的桃兒還有點牽連。在桃兒剛開相聲園子的時候,邢聞召先生曾經幫扶過他,而邢先生就是劉先生的徒弟,張壽成先生的親徒孫。

桃兒在相聲裡幾次三番提到過張老先生,那麼他到底是誰呢?張先生是壽字輩的大師兄,相聲行業裡的第五代,壽字輩的門長。用現在的話說那就是解放前後相聲界的‘扛把子’,‘一哥’。

這麼一個‘大人物’本該寵辱不驚才是,可張壽成先生在得知自己進了曲藝團,還被稱為人民藝術家後,竟然激動地痛哭流涕。為什麼呢?因為在舊社會,相聲屬於‘團’行,地位實在太低太低了。

說到這兒又忍不住要扯些題外話了。

老京都的江湖中有‘內八行、外八行’,又稱為‘明八行、暗八行’。

‘金瓶彩掛,皮瞳調柳。’這八門是內八行。

‘蜂麻燕雀,橫葛蘭榮’。這八門是外八行。外八行在三教九流之中,卻在三百六十行以外。明白什麼意思嗎?就是說這些是不為社會公理良俗所容的行當。

內八行中‘金’指的是相面算卦,他們手裡總會拿個小金鑼,所以稱作‘金’。這也是對他們‘金口玉牙’的一種敬稱。

‘瓶’就是‘評’,指的是評書藝人。單口相聲和評書其實是‘近親’,一桌一醒木的表演形式就是來源於評書。而相聲的‘二世祖’沈春和原先是一位評書表演藝人。這以後有機會再細聊吧。

‘金、瓶’兩行需要識文斷字,所以又被尊稱為:算命先生,說書先生。在十六行裡的地位最高。

‘彩’,是指變戲法的,又稱作‘彩立子’。後世把傳統戲法又稱作:古彩戲法。這名字中的‘彩’字就是這麼來得。

西洋戲法叫法不同,稱作:‘色唐立子’,因為江湖黑話中把外國人叫作‘色唐點’,這也屬於彩行。

‘掛’,是摔跤中的一種招式,泛指耍把式賣藝的。烏家以前就是‘掛子行’,而且地位還不低。

‘金瓶彩掛’是上四門,還能登堂入室。而下四門:‘皮瞳調柳’就有些鄙俗,不太上臺面了。

‘皮’,是賣藥的總稱,又叫‘挑漢兒’。賣狗皮膏藥、大力丸、金槍不倒丸、販假藥的都屬於這一行。

‘瞳’又稱作‘團’,就是說相聲的。說相聲的一開始畫地為鍋,把人召過來圍攏成一團,所以叫‘團行’。

相聲還分兩種。

一種是‘清門’又叫‘清口雅語’。這一類可以出堂會,能登大雅之堂。

這一門往上算,最早的代表人物該算是旗人阿彥濤。和窮不怕朱紹文、沈春和是同輩。但他一開始就是玩票的旗人,只出堂會,所以說的東西非常乾淨。

還有一種是‘渾門’,又叫‘葷口’。就是講一些下流笑話。這類相聲是專門說給男人聽得,要是有女人湊過來看熱鬧,他們會停下來說一句:‘大姐,我們接下來說得可就不是人話了。’

這話一說女人自會明白什麼意思。這是這一行的規矩,哪怕來了個青=樓的也必須這麼說。

為什麼要分清門、渾門呢?這裡面也有點說道。這種叫法其實借鑑於‘蓮花落’。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