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四合院:我是杜守義> 第二九五章 黃紙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九五章 黃紙 (2 / 3)

況且東晉人崇尚自然,行草也最符合他們的心性,所以行草發展優先於楷書也不是沒理由的。

事物發展回溯去看,一定會多少找到些符合它們的邏輯。

紙不同,書寫習慣不一樣,如果不瞭解這些很難徹底弄懂晉人的筆勢。

歷史上曾有個牛人,為了寫好王羲之,全盤復刻了王羲之時代的‘裝備’。那就是元朝的李倜。

李倜不但紙、筆,書寫方式全盤模仿王羲之,甚至他的書房也叫‘擬晉山房’。景緻、擺設、用具全按晉人習慣進行佈置。這個該怎麼稱謂?真人實境還原?反正就是這麼個意思。

李倜是單純的模仿者嗎?很多人這麼認為。但後世的陳振濂教授為他說了一番公道話,稱其是“被遺忘的一代大師”!

“我們只知道趙孟頫而不知有李倜。究其原因是趙孟頫具有‘文人班首’,‘書畫領袖’,‘當朝權貴’,‘宋朝舊王孫’的複合形象,比起單一的書法家李倜自然更會引起世人的認同和推許。”

杜守義對此十分贊同。世人評論書法高低時總免不了取其官位,啟功先生評論顏真卿時也有過類似論述。

而且他的收藏中有李倜的一幅字,就是金貝勒那批古玩中的一件,當時見了簡直驚為天人。

至於說李倜繼承多,創新少...杜守義要說:人家本來追求的就是‘晉韻’,是正宗技法,和你們‘寫意流’玩創新的是兩條路子。

其實書道之路根本不用刻意創新,三十三重天,一步一個面貌,境界到了自然會有變化。

想搞創新的把古人的東西吃透了嗎?還沒學會走就嚷嚷著要學三級跳遠可不行。

說一千道一萬,杜守義是鐵了心要順著王羲之這把梯子往上攀爬的。他要走趙子昂、李倜‘復古迫晉’的老路,要先把王羲之囫圇個先吃透了。

至於‘創新’。相信沒掛之前,他那棵杜氏筆意的幼苗應該已經長得老高了吧...

有了新紙自然要試試筆。到了晚上杜守義裁好一批黃紙,看到了一旁的二哈和小機靈後,他心有所感的寫下了:‘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說到底,他只是王羲之的忠實追隨者,卻是蘇東坡的鐵桿‘小迷弟’。

黃紙吸墨有限,運筆流暢,和用宣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感覺。

寫完後他心情大好,自己先嘆道:“好字!”

一旁的龔小北笑了,道:“哪有這樣自誇的?”

杜守義也笑了,“這紙和宣紙完全不一樣,寫著太有感覺了。”說完後他在一旁寫道:‘怯筆試新紙,喜何如之?’

日後,這張三十一個字的《新紙帖》流傳於外。

到了網路年代,忽然有人提問道:‘怯筆試新紙’,是亞聖大大在開車嗎?!

看著底下回復裡一幫群魔亂舞,腦洞大開,杜守義的嘴角露出一絲莫名微笑。時隔五十多年,他終於又聞到了那一股熟悉的LSP的味道...

一月十日,星期五上午。

“叮,宿主今日簽到獎勵為‘王羲之筆意’+1%”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