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四合院:我是杜守義> 第三三五章 入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三五章 入伍 (3 / 3)

對面的老梁白了他一眼:“就一盤棋而已,你至於的嗎?”說著他把手裡的棋子一扔,認輸了。

不過輸人不輸陣,他嘴裡還在嘀咕著:“真該讓老張回來好好教育教育你,你這棋風現在越來越差!”

杜守義也不饒人,道:“老張是帥,我就是顆小卒子,你連我這河都過不去還想見我們老帥?真當自己是山炮,能隔山打呢?”

“你...”老梁被噎得差點出了內傷。

到了上午比賽結束,冶金部齊心協力,終於把園林局淘汰了。杜守義“大仇得報”,心裡格外痛快。

“誰要是方便,給老張去個電話,這好訊息得讓他知道知道。”

一位隊友道:“我來吧,我那兒掛長途方便。軋鋼,待會不慶祝慶祝?”

這麼一說杜守義頓時苦了個臉,“你們去吧,我這就得往回趕,現在醫務室指不定多少人等著呢。要不等我們拿了冠軍,我請幾位哥哥好好喝一場?”

“行,今年我們就拿個冠軍給大家看看。”

...

杜守義回廠半路上,先找了個僻靜地方把‘圍棋技能’下載了。象棋圍棋他雖然前世從小都學過,無非是個粗通規則,連半吊子都算不上。沒想到這輩子才短短几年,這兩樣竟然都可以拿出來欺負一下人了,這上哪兒說理去?

說到這兒要扯些題外話,聊聊一直被人掛在嘴上的‘琴棋書畫’四樣了。

有人說畫是指寫意,這其實很難講。寫意由唐朝王維開創,直到明朝以後才開始流行。而在這之前,文人畫還是以工筆為主流的。從顧愷之到宋徽宗,沒見哪位有畫寫意的,都是以工筆聞於世。

棋不用說了,指的應該是圍棋,晉朝九品中正制中指得就是圍棋。而象棋...

琴棋書畫裡被後人誤解最深的是‘琴’。這裡的‘琴’指的是古琴,而不是古箏。

現代人往往分不清琴箏。其實這很簡單,你只要看弦多少就明白了。

古琴是七絃,一直沒改過。古箏一開始五絃,後來發展到二十四、二十六絃,現代固定為二十一弦。

‘粗暴’點說,不用去管大小樣式,七絃的為琴,弦多的就是箏。

琴箏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琴是‘音多聲少’;而箏呢,‘音少聲多’。

‘聲音’二字是如何區別的?簡單舉個例子:我們去寺院敲鐘,‘當’的一聲,那是‘聲’;而緊跟著的‘嗡嗡嗡’的共鳴那就是‘音’。

古琴‘嗡嗡嗡’,古箏‘噹噹噹’,這麼說夠簡單直白了吧?

你再想想古代文人的那種‘毛病’?一句話都不會好好說,非要繞上幾個圈子讓你猜一猜。他們當然會更喜歡‘嗡嗡嗡’裡那股餘音繞樑的調調。所以古代文人更好琴就沒什麼可奇怪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