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守義這次在國慶書畫展中得了個大獎,在書法界一下子名聲鵲起了。
不過愛好者到市面上一搜羅,奇怪了,除了兩份雜誌上的作品圖片和這次參展的作品以外,其他地方竟然沒找到一件他的‘墨寶’。
這種情況在書畫界十分罕見,換成後世說法就是:出道即巔峰。
越是得不到,越是想得到。
美協童理事、榮寶齋林姐都打電話來讓他多寫幾幅。不過這兩人倒也懂規矩,沒把杜守義的私人資訊透露給別人。
這時代除非相熟朋友間求字。書畫一旦成為商品,是要在相關部門過一手的,私下交易犯忌諱。
這道理還是他在集中學習的時候學到的,在這之前他還真沒想到。
他給了任醫生兩幅字,不也心安理得的收了塊端硯做潤筆了?這就是沒圈內老師帶挈的弊端,有些規矩得自己摸索。
童理事和林姐是圈內人,懂這個規矩,圈外人卻未必懂。
禮拜六上午,杜守義接了個老梁的電話,是代朋友來求字的。
杜守義跟他說了一句‘我個人又不做買賣’後,老梁秒懂,響鼓不用重錘。
不過既然他已經答應朋友了,杜守義還是應了他一幅字。他還在電話裡言明瞭,潤筆一分不收,連香菸水果之類的禮物都不要,就純粹是朋友間贈與。
掛完電話杜守義想了想,像老梁這樣的‘圈外’好朋友如果替別人求上門來,那送一幅字,講一講緣由,倒也不算太麻煩的事。
要是他們自己要那就隨便了,幾幅都無所謂...
等他抬起頭,看見崔文燕一臉若有所思的樣子。
“怎麼了?你也想要一幅字?”
“不是,我是在想您剛才的話。原來寫字還有這講究?”
“這不是講究,是拒絕。有時候要東西送得出去才是體面。”他不想在這上面多解釋,“行了,把下一個病人叫進來吧。”...
崔文燕對這道理還不是太明白,下午等杜守義走後,她偷偷請教了大師姐任醫生。
任醫生挺聰明的,一聽就明白了。
“交情來往,要有來有往。像杜醫生這樣不收人家任何東西,那就是有來無往。
你琢磨琢磨吧。反正我覺得他的意思是:只此一次,下不為例了。”
說到這兒她想起自己和杜守義之間的‘來往’,嘴角不由得掛上一絲淺笑。可一想起現在的家庭,那抹笑容又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