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嚴重了,國事為大,家事為小,我想諸公與我一樣,皆是以國事為先,不會有怨言的。”三楊之一的楊士奇率先開口說道,其餘大臣也是隨之附和。
朱棣點點頭,也不再賣關子,而是直接開口說到:“如今韃靼與瓦剌已然盡數剿滅,其中疆域諸位愛卿認為應當如何劃分?該由何地政權管轄啊?”
思考片刻後,內閣楊榮出面說道:“大明伊始,西藏疆域盡歸烏斯藏都司和朵甘都司管轄,後才被瓦剌和韃靼佔去,如今既然重歸大明,微臣認為可沿襲前朝制度,依舊由烏斯藏都司與朵甘都司管轄。”
就在眾臣都認為楊榮所說在理之時,于謙站出來說道:“我認為此舉不可,想當初瓦剌韃靼興起,就是烏斯藏都司和朵甘都司皆是當地僧俗首領,無法遏制部族的興起,微臣認為,可設立新的地方政府,並將此地作為練兵場,一來草原遼闊,便於騎兵訓練,二來可威懾當地部族,讓他們安心放牧生活。”
于謙雖是文臣,可行事剛硬無比,此舉就是要徹底絕了草原之禍,可這樣又容易出現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駐紮此地的將領若是擁兵自重,甚至是意圖謀反,又當如何呢?
朝臣們議論紛紛,對於于謙的建議,還是有不少的意見。
楚王朱慕辰見狀,走出一步說道:“皇上,臣以為于謙所說之法可行,若是擔心領兵之人擁兵自重,意圖謀反的話,可僅將此地作為練兵場,其餘各地擁兵之人可輪流帶兵前往訓練,這樣便可是做到讓此地並無一家作大之嫌,又可讓此地常有駐兵。”
朱棣點點頭,這也算是一個辦法,於是便說道:“既是如此,原烏斯藏都司與朵甘都司合併,成為西域都司,由朝廷直接任命官員,各地藩王將軍,可輪番前往。練兵駐紮,亦可聯合練武,增強我大明軍隊實力。”
“皇上聖明!”
群臣響應。
朱棣擺手,讓他們停下後,這才繼續說到:“今日讓你們前來的第二件事,便是關於瓦剌與韃靼的降兵,我已經決定,將這批降兵交由楚王統領,在這南京城中,尋一處地方,讓他統兵操練,不知諸卿以為,該定何地為好啊。”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立即爆發出一陣劇烈的議論,漢王藉此機會,朝著一位官員使了一個眼色,對方立即出列跪在地上。
“皇上,楚王已經掌管神機營,若是在接管降兵之事恐怕不妥,還請皇上三思。”
另外一個官員也是隨即站出來跪在地上,大聲喊道:“皇上,楚王此時已然身兼數職,若在接管降兵之事確有不妥,還請皇上收回成命,另尋他人。”
已經有兩跪在地上,可看朱棣的樣子,似乎還是無動於衷,在等著其他人的意見。漢王沉著臉,再度使出眼色。
很快,又一個官員跪在地上,高聲說:“皇上,臣以為降兵之事,當慎重,即使皇上擔憂韃靼瓦剌降兵桀驁難馴,尋常將軍無法勝任,但我朝仍有漢王與趙王兩位能征善戰的王爺在,若將降兵之事交由他們中的一人接管是再適合不過了。”
“是啊,皇上,臣以為漢王功勳卓著,又與韃靼瓦剌多次作戰,想必對於其習性熟悉,若是讓漢王領兵,則事半功倍也。”
朱棣微微眯著眼睛看著殿內跪著之人,有文臣有武將,若是自己再不做出表態,可能還要跪下更多的人。想到這裡,他先是看了看遠處假裝鎮定的漢王朱高煦,然後又將目光放在站在一旁眼觀鼻,鼻觀心的太子朱高熾身上,彷彿此刻殿中的爭論,與他絲毫不相關一般。
朝中文臣,多數出自太子府,就連不少的武將,都受過太子恩惠,若是此時太子朱高熾表態支援朱慕辰,那此時朝中恐會立即出現爭論不休的場面。而也是因為此時太子無作為,才讓這些人一邊倒的都在反對朱慕辰統兵之事。
朱棣咳嗽一聲,示意讓所有人停下,然後主動問太子朱高熾:“太子爺,你覺得如何,你與楚王交情不淺,你覺得楚王朱慕辰可有統兵之能啊?”
聽到問話,朱高熾這才慌忙抬頭,在仔細看了一下朱棣的神情之後,這才笑著開口說道:“皇上認為他有他就有,兒臣不敢妄言統兵之事,一切皆由皇上定奪即可。”
這話可讓朱棣氣的不輕,自己那句“你與楚王交情不淺”就是在提醒他楚王是他太子的人,讓他出言維護一下,沒想到這個傢伙都到這時候了,還在這裡給自己踢皮球。
“既是如此,讓楚王領兵和漢王領兵都有人不同意,那就讓太子領兵吧,我看太子爺在朝中的事務並不繁忙,挺清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