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受限於F1的規則,沒有人可以把賽車的後尾翼做的如此動來動去。
根據F1賽車的規則,後尾翼不可以人為調節,只能被動的接受空氣的擾動。
隨著大家駕駛的時間越來越長,人們踩著油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隨著大家生產油門,款車的車速也越來越快。
即便過一些不乾淨的路面,例如明顯有灰塵的路面,也並沒有感覺到4個輪子喪失了抓地力。
在F1的賽車世界裡,每次比賽的時候,明明很寬敞的路面卻永遠只有一條線的乾淨。
所有的賽車幾乎都走同一條賽車路線,而在這條賽車路線的兩邊,則明顯是灰塵堆積的地方。
甚至看電視直播的時候,能夠無比清晰的分辨出哪裡是要走的線,哪裡是賽車壓根不會壓上的路線。
一輛高速行駛的F1賽車,如果不小心進入灰塵堆積的路面,很容易出現車輛抓地力下降的現象。
一旦出現抓地力下降,就有可能導致車輛失控。
而且灰塵堆積的路面,也並非是最佳行車線路。
即便有膽大的人想在彎道進行超車,不得不進入灰塵堆積的路面試圖晚剎車,然後提前卡位完成超車。
可是這種操作方式,每一次都充滿了巨大的風險。
也正是因為在賽場上養成的習慣,大家遇到很髒的路面時都會減速。
而現在,雖然圍繞著汽車產業園這一圈的路面是剛剛修好的瀝青路,可是同樣是瀝青路面,卻不可跟賽車場的瀝青路面相提並論。
再加上野外的環境無人打掃,這裡的灰塵遠遠高於賽車場的賽道。
可即便如此,當一條大直道有人加速到400公里時,卻依舊發現這輛車操控極其穩定。
而且除了F1的賽車,這些人從未聽說過量產的效能跑車中,有哪家品牌的車子可以跑到400公里以上。
而且看這輛車的時速表,上面居然標記著450公里的極限。
如果放到正規的賽車場,這輛車的極限速度或許可以達到450公里。
甚至,F1
的職業賽車手駕駛體驗過之後,感覺這輛車的加速效能雖然略遜於F1賽車,可是一旦進入直線路段,未必會被F1賽車所拋離。
有了這樣的震撼感覺之後,每個人都格外享受此時此刻的架勢。
而那些暫時排不上隊的人員,只能瘋狂的按動快門記錄每一輛駛過的超級跑車。
這些人並沒有浪費時間,而是把所有拍到的畫面第一時間便傳送到了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