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安全區設定在全世界的資源採集點共有1137個,每個採集點平均都配備了3架輔助機甲、10架小型輔助機器人。”
“而這1137個採集點中,有26個大型採集點和5個巨型採集點。”
天黑了。
安全區內疲憊了一天的居民們在解決了肚子問題後開始進入睡眠。
當然,有的還並沒有進入睡眠,而是進行著人類文明最為高尚與光榮工作的。
這個工作很累,會在極短的時間裡消耗兩個人的體力。
嗯,一男一女的。
但這也與楊天明沒多大的關係,他現在正在挑燈夜讀,處理著手頭上非常重要的事情。
“除了這31個大型和巨型的採集點之外,木材、鋁礦、鉛礦……這一些的採集點不能廢棄,畢竟這些資源的採集點最大的也就是中型,沒有大型的,巨型更別提。”
“所以我目前要保留的採集點全部加起來有51個,嗯……還算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經過十幾次的擴建與改造後,現在的安全區佔地面積已經有[4355畝],摺合起來就是[290萬平方米]。
這是一個極為驚人的數字。
而支援起安全區如此規模的各種資源需求也是極其龐大的。
在楊天明的計算下,想要長時間維護安全區的存在與執行,至少需要一百架輔助機甲保持長時間的執行與每天[5單位]的各類資源消耗。
因此,這些遍佈在世界各處的資源開採點也必須要長時間執行,這就代表也要在它們所在的位置上建立一個個資源建築。
楊天明描述的資源建築就是那種兼聘倉庫、工廠,以及維修站的建築。
這種建築如果只是建造幾個的話,以安全區目前的科技實力與資源儲備還是比較輕鬆的,可是要建造十幾個,而且還是遠端操控建築,這就有一定的難度了。
“所以我要設計一種能夠進行遠端建造……不,應該說是專門負責建造的建築機器人。”
目前安全區內部的機器人分類很少。
只有:哨塔機甲、輔助機甲、小型戰鬥機器人、小型輔助機器人。
其中全區內部關於後勤的事務一般情況下都是交給輔助機甲與小型輔助機器人進行的。
但是這兩種機器人懂得都懂,開採資源還算可以,但是進行其它複雜的事情就做不到了。
畢竟僅僅只是安裝了若人工智慧和極低運算能力的晶片的機器,也不指望它們能做出什麼高階的事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