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密旨的內容,是他能洩露出去的麼?想想皇帝陛下的密令內容,想想接旨後內侍逼著他們發下的毒誓……一想到昨日見過的“海神”,他不由想到他對皇天后土發下的毒誓,內心便不再做任何掙扎。
故此他揣著明白裝糊塗道:“我是船上士卒的統領,姑娘若出手相助,便是我們的大恩人了,以後姑娘但有差遣,我王家軍莫敢不從!”
阿娓聽完不由搖頭嗤笑道:“大恩人?倘若你真有誠意,就該知道我早助過你們這些人一臂之力,早已是你們的恩人了。”
王聽完又是一怔。
阿娓見狀提點道:“徐福未曾遇刺之言,出自我之手。倘若我沒記錯,你此前正是負責盤查菜農進出的吧!”
在阿娓的提點下,王方才想起那場不了了之的關押。他想起那時軍中謠傳他是刺客的同夥內應,想起王家軍素來以治軍嚴謹賞罰分明為綱紀。
倘若他不是王離堂侄,倘若不是阿娓的用計謠言,只怕刺殺之事所出當日,他就會被軍規處置了吧!哪有命活到此刻,哪有命將功折罪,拿著密旨上船?
如此一想,這阿娓的確對他們有活命之恩。否則,刺殺事後,他或許能因為血緣關係僅被棍打免職,能免其一死。可他手下的那些士卒,是絕對活不成的。
這樣一想,他對上阿娓的膽氣就更不足。故此他只能支支吾吾的說道:“此事是我愚了,差點忘了姑娘的活命之恩,著實不該。”
說罷,竟雙膝跪地給阿娓行了個大禮,口中言道:“今日在此,我替船上計程車卒謝謝姑娘的活命之恩。”
阿娓沒有動,只靜靜看著他。隨見阿娓沒動,也只能撇過頭去,裝作什麼都沒看見。
誰知,那王一禮畢,竟也不曾起身,反倒又拜了三拜,口中言道:“姑娘大恩,我們無以為報,只是目下我們又有大難,還請姑娘憐惜,出手相助,再次助我等脫離困局。”
阿娓看著這個能屈能伸的王,對其不由又高看了一眼。只是,他想用此來打動她,當真是用錯了法子。是以她冷笑道:“無以為報,所以乾脆就不報了,對吧?”
王聽得如此一問,驚得直起身來,抬頭直視阿娓。
阿娓也不想於他在兜兜轉轉,直言不諱道:“你也別和我耍什麼心機手段,想要我出手相助,也簡單,告訴我所有密旨的內容就成,我也不指望你們回報什麼。”
所有的密旨內容!王心底因這話而翻起了滔天巨浪。這阿娓的圖謀到底有多大?關於密旨的份數和內容她又猜到了多少?她如此篤定,是真有救他們破局的良策了麼?這良策,真值得他拿密旨去換?
王心底瞬間閃過無數念頭,當他猛然醒悟過來,卻悲哀的發現,原來他內心深處對於皇帝陛下的忠誠竟如此脆弱,他剛才竟想過,拿出兩道密旨內容去請阿娓出手相助。
還請陛下恕罪,王如此在心底呢喃道。忠誠和袍澤性命,孰輕孰重,他終究是要有所決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