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如果音樂作品被播放,作者就能獲得一定的版權收益。
音樂作品的樂譜、編曲都是對外開放的。如果有其他網友喜歡這個旋律,就可以自己翻唱或者進行二次創作。
有趣的是,所有的二次創作,都可以與原始的音樂作品進行聯動。聯動作品的播放,也一樣可以收到與原作者分享後的版權收益。
800萬次的播放量,總版權收益就達到了驚人的8萬元。一共有46個創作者共同瓜分了這8萬元錢。
高思作為音樂版權的所有者,分到了這筆錢的大部分。不過,其他的二次創作者,也根據作品的點贊數和影響力分到了錢。
當然,這些錢並不是真實的收益,這是那30億營銷資金的一部分。
高思還看到了一條站內簡訊。簡訊的內容,是邀請高思成為專業音樂創作者,參與試用就懂你音樂的高階創作功能。
高思同意了邀請後,系統立即提供了一個連結,讓他下載就懂你創作者APP。裡面的功能不出意料,是對音樂的節奏、曲調、調式、織體等要素進行深度定製。
但是有趣的是,即便是創作者,也不需要真的去編輯音樂,大部分事情仍然是人工智慧主動完成的。說白了,音樂創作者依然只需要把控需求,告訴AI他想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情緒。
這些經過深度定製的音樂,會根據所表達的情緒匹配給聽音樂的使用者。而聽音樂的使用者,他們的播放、分享、評論行為,則為音樂提供了評分和反饋。那些評價較高的音樂作品,則會被打賞‘專業創作’的標籤,進行第二輪的分發。
這些專業作品不僅獲得了免費的推廣,他們也能收到更多的版權收益。
上一次高思與沈雲妹交流時,強調了版權作品的重要性。他提出把AI生成的作品版權,繫結在使用者的身上,讓使用者替AI‘撐腰’,這一招棋下得非常漂亮。
不過高思深度的想法,是透過這樣的創作工具,簽約更多的專業音樂作者。但沈雲妹沒有這麼做,她的做法是徹底拋棄專業作者,讓情感敏銳的音樂發燒友與AI協作,創造出感情更真摯的音樂作品。
沈雲妹是對的。在AI的輔助下,會聽比會做更加重要。音樂創作的大規則被就懂你APP徹底改變了。
高思開啟競爭對手的APP,閉目凝神,大量數字立即在大腦中湧現出來。
在這段時間裡,幾個老牌競爭對手的APP,平均線上人數和音樂播放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下降幅度最大的,正是此次發起流量狙擊的啟鵝音樂平臺。
啟鵝音樂的線上人數下降了29%;
音樂播放總次數下降了22%;
會員的續費率下降了足足49%。
曾經動動手指就腰斬了就懂你音樂流量的啟鵝集團,在就懂你發起反擊之後,收益被就懂你給腰斬了。
這個成績高思並不意外,因為這事兒並不高階,這是鈔能力帶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