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蓮衝對方笑笑,
“孫家嬸子……”
對面的一對母女身形瘦小,五官生的也算清麗,只是面色有些臘黃,若是不然還要多添兩分顏色,那孫家的寡婦見是她們姐妹二人,暗暗鬆了一口氣,
“幸得不是那惡婆娘前來,要不然一大清早又要受她辱罵……”
孫家母女人緣倒是不錯,巷口的一對老夫婦見她們母女可憐,無償借了院子給她們存放桌凳,這時節他們也起了床,開啟院門幫母女二人搬了東西出來,母女二人口中不住道謝,也在那邊點火升爐,也熬起了高湯,那寡婦現揉了面,煮了兩碗麵條,讓女兒孫婉兒送去給那一對老夫婦。
三蓮見了低聲對四蓮道,
“你瞧瞧,那孫家母女為人處世,十分周到,因而左右四鄰都願意幫助她們……”
反觀自家親孃只有手掌心向上,從未手掌心向下的,如何能同人相處的好,不與人交好,又怎能得人家幫忙?
這樣的道理向氏怎麼不知?
只那兩碗麵條也是銅板兒,向氏除了給孃家人大方,對兒子慷慨,其餘人等統統沒法子從她手裡摳出一個銅板兒來!
四蓮點了點頭,沒有說話,錙銖必較之人,只計得不願失,是個人都不願意打交道的!
向氏心裡知曉這道理,卻不肯承認自己的過錯,只一味恨那孫家母女搶了生意,那一對老夫婦不肯借院落給她存放桌椅,性子實在霸道蠻橫!
姐妹二人喝完湯,三蓮便在案面上揉麵,預備著客人上門,又等了約摸半個時辰,天色漸明,早市的人多了起來,販夫走卒,商賈小吏絡繹不絕的路過巷口。
一名腳伕坐到了孫家母女的麵攤上,
“煮一碗麵,大碗的!”
這類腳伕身上也沒多少銅板兒,自不會點那肉面,只會要一大碗素面,填飽了肚子好乾活,孫家母女便有了第一個生意,之後姐妹這處也有個走方的貨郎坐下,也是點了一碗素面,三蓮忙碌起來,四蓮卻是勺了一碗高湯先端了上去,
“客人先喝口湯暖暖身子吧!”
那貨郎見狀甚是高興,忙點頭感謝。
不多時,又陸續不少客人坐到了攤位之上,姐妹二人與孫家母女都忙碌了起來。
三蓮煮麵,四蓮端面,收拾碗筷,先放到一旁,待得客人少些了,騰出手來便開始清洗,孫家母女會招攬生意,臉上帶笑,口上多是客氣有禮,不少客人都愛去她們的攤上,不過賈家這處,做的時間久了,且那高湯裡有向氏的獨家密方,老客人多喜歡到賈家的麵攤上,兩家的生意倒也不分伯仲,各做各的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