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國家對媒體機構的重視程度,李全旺就有些手腳發軟。他擔憂地看向陸逸明,說:“我記得國內的報社和電視臺都是國營,不允許私人插手,社交平臺這一塊,我們真的能把握得住?”
陸逸明說:“所以才需要未雨綢繆啊,眼下是開荒階段,所以國家對於一些亂象,是睜隻眼閉隻眼,先等行業發展起來,以後再慢慢規範。不過我們得先守身持正,不能等到挨刀之後,再去改正。”
隨後,他又安慰李全旺說:“旺仔,你放心,我無論讓你做什麼,都不會讓你去做違法亂紀的事情。我雖然沒有什麼格局,但是我不會出賣自己的兄弟。而且我也愛惜自己的羽毛。我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都能夠當上亞洲首富,賺錢對於我來說根本沒有任何難度,根本就犯不著去法律邊緣試探。”
李全旺忍不住吐槽:“你發黃圖然後去舉報,這也不叫守身持正啊。”
陸逸明微微一笑:“這事是你乾的啊,和我有什麼關係?”
李全旺:“……”
在消滅了競爭對手之後,校園網的使用者數量很快就突破了一千萬,估值也一路衝高,再次讓陸逸明成為了萬眾矚目之人。
校園網此時走的,是曾經人人網走過的發展路線。
上一世的人人網,崛起於2005年,可以說是夏國最早的社交網路之一,甚至一度威脅到了QQ的統治地位。
而人人網成立的初衷,是為大學生提供一個交流平臺,幫助他們更好地瞭解彼此,分享生活和學習經驗。正是靠著這一核心賣點,人人網得到了年輕人的青睞,發展非常迅速。
在2008年,人人網的使用者數量甚至超過了1億,成為夏國社交網路的領軍者。隨後市值也是不斷攀升,2011年5月4日,人人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發行價14美元,值74.82億美元,巔峰期曾一度達到了94億美元的高位。超越了搜狐、分眾、優酷、網易、攜程、新浪等老前輩,成為當時在美上市的夏國概念股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千度,成為夏國網際網路市值第三的公司,幾乎可以說是人群中最靚的仔。
可惜過於沉溺於PC端的成功,也讓2011年成為了人人網衰落的開始。
微博、微信等移動社交平臺的快速崛起,掀起了一場新的社交革命,電腦不再是主戰場,智慧手機才是社交軟體的必爭之地,戰略選擇錯誤的人人網,開始走起了下坡路。
在2014年,人人網的使用者數量已經下降到了不到1億,市值也大幅縮水,最後在2015年就被千象互動以2億的價格拿下,引人唏噓。
月底的工作彙報上,王興一臉興奮地拿出了各種牛逼哄哄的資料來向陸逸明的報喜。隨後說道:“陸總,我覺得我們應該乘勝追擊,加大資金投入。現在各所大學的佈局已經基本完成,想要資料繼續高速增長,就得擴大使用者群體了。”
陸逸明微微皺眉,說道:“你打算把校園網向全社會開放?”
王興毫不遲疑地說道:“是的,大學生的潛力我們已經基本上挖完了,除了開放註冊沒有別的路可走。”
校園網一開始的定位就是做校園內的社交平臺,整個網站的定位非常明確。
可2005年的大學畢業生也才388萬人,大三的大學生數量是413萬,大二的是495萬,至於大一新生,則是559萬。
這些使用者,已經有將近半數被爭取進來了,市場潛力已盡。
想要繼續開疆拓土,開放註冊是必由之路。
可時間要把握好,上一世的人人網,就是因為為了追求資料上的好看,過快的開放註冊限制,結果導致使用者體驗很差,最後成為了其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知道,人人網在校內時代鼎盛時期,每天至少有4億人訪問,且每次至少翻看4個頁面,與好友在網站互動交流至少10次。
可即便如此,在人人網盲目地拓展使用者群體之後,依舊導致了大量的使用者流失,最終倒在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浪潮下。
前人之事,後事之師,別人失敗的教訓,陸逸明當然是要吸取的,已經有人踩過的坑,自己沒必要再踩一遍。
在這方面,臉書的成功案例非常值得借鑑。
面對著被巨大的成功衝昏頭腦的王興,陸逸明嚴肅地說道:“暫時先不開放社會註冊,畢竟大學生實名認證容易搞,也容易管理,而開放給全社會之後,誰知道來的都是些什麼牛鬼蛇神?在我看來,使用者體驗才是最重要的,至於資料,校園網現在又不需要融資,沒必要整這些花裡胡哨的玩意兒。”
王興一下子就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