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來到此處,再看整個山形地勢,確實如這老道所說。
原本和緩靈秀,如同俊美面龐一般的山勢,卻因為這處巨大凹陷,而變得極不協調。
“孫神醫……你看,貧道該說的也都說了,東西你也都拿去分了。是不是可以不殺我?”
“可以啊。”
“貧道從今以後定會洗心革面,你又何必趕盡殺……嗯?可以?!”守衝散人大喜過望。
“是啊,我可以不殺你。”孫邈正在認真的看著墓外的石碑,有一句沒一句的回著他的話。
這塊石碑上簡單的刻了這位杜天仇將軍的事蹟。
佑豐二年,十六歲的杜天仇赴關內道北疆投軍,從小兵做起,在邊疆戰事中屢屢立功。
贏了是小兵中的MVP,輸了是小兵中的SVP。
由於武力值突出,被上官看上做了個小小的夥長,將與他同村來的十幾個少年交由他統領。
結果一發不可收拾,但凡有命令,別人能完成就不錯了,他這一夥人卻總能超額完成任務。
而且最關鍵的是,他會思考,往往能大致想到上面這道軍令是為了什麼。
只要上官沒有對完成形式做出明確要求,他就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除了結果一致,過程往往已經和上官的設想大不一樣了。
既不違抗軍令,還把取得的成果都歸結到上官領導有方,用兵如神,自己只是奉命行事……
這樣的兵誰不喜歡?
於是杜天仇就開始了自己開掛一般的軍旅生涯,從夥長到隊長,從隊長到營長。
官兒越大,立的功就越大,還會做人。
功名都給上面人,實惠都給下面人。
他只要兩樣東西,人心和兵權。
很快他便在朝中嶄露頭角,被人看中提拔。
佑豐十二年,十年的時間,年僅二十六歲的杜天仇從一個消耗品小兵,一路升到了朝廷的正五品定遠將軍。
作為一個朝中無人的純草根兒,這履歷堪稱軍中奇蹟。
手握邊疆軍權,一時間風頭無兩。
坐上將軍之位的杜天仇表示,他來邊疆投軍,就為了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