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之前他有兩三分確信,那麼見到這青磚牆鋪之後,這份確信就變成了七八分。
相傳這種牆磚牆鋪採用的不是水泥,而是以糯米飯拌灰漿砌成的,砌成之後還需要在牆外面再貼一層水磨青磚,這種面磚貼上去之前要用人工打磨,是典型的廣式風格。
廣式風格的大屋,種田的大人,八九年沒有回來……
如果沒有猜錯的話,這裡應該就是孟良,也就是尤三姐父親當年種植玉蜀黍時修建的房子了。
“你說的咱之前也想過,咱也快三十了,靠著打獵心驚膽戰的,到底不如種田穩當。
當初知道那田屬於開荒不要錢的時候,咱也去過,怎麼說呢,那田之前肯定是能種的,要不那位大人也不會在這裡種了兩三年,但是啊,這八九年都過去了,草早就長滿了,再打整出來,不比重新開墾容易。
咱就一個人,若是張羅著種田,這打獵的手藝就得先停下,吃啥喝啥啊。”
獵戶摔打著狼皮帽子上的灰塵,推心置腹的說道。
寶玉想想也是,大明的田地政策和種花國還是不同的,在種花國,當農民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不得已而為之。
國家為了鼓勵農民多務農,就推出了不少幫扶政策,種田不僅不需要叫什麼費用,反而還有補貼,當然,能不能拿到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過就算是拿不到,這種田確實不收賦稅的。
大明就不一樣了,大明也鼓勵百姓開荒種田,也有類似於開墾荒田,免稅三年的政策。
但是三年之後呢?三年之後還是一樣要收賦稅的,獵戶有打獵的手藝,若是收成不好,反而不如不開墾。
又跟獵戶打聽了田地所在的位置,眼看著天色不早了,寶玉也就帶著小廝們踏上了回程,因為找到了線索的緣故,這一路上他的心情極好,就連正在忙著歸攏衙門舊事的文先生都看出來了,笑著問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