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國姓竊明> 第417章 南京大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17章 南京大學 (2 / 3)

“孩兒愚鈍,不知父王有沒有什麼妙法,可以加速這個程序,讓四夷能更快被解決,不至於為我大明邊患?無論是革新財賦,還是勵精圖治晉賢汰庸,孩兒一定嚴明法度。”

朱樹人便端起酒杯抿了一口,順勢往下說:“財賦變法,硬骨頭暫時已經啃過去了,廢丁分籍已經試行多年,南方各省已經全部推廣。未來只要繼續往北方推廣,慢慢微調即可。

朝廷稅制,也不能朝令夕改,前幾年剛改過,後續越穩越能樹立權威。最好二十年都別動了。

眼下革新弊政的關鍵,到了用人和科教上。科舉之法,已經沿用千年,科舉本身無錯,但錯就錯在所試科目不能與時俱進。

八股文章,理論上只能考察一個人知不知德,甚至都無法考察他是否知行合一、知德而行德。至於才幹,呵呵八股能考察出什麼實幹之才?

既然從前宋開始,科舉便能加入武舉,那將來自然也要與時俱進,加入別的科目,從此分門別類,各科各選其才。唐宋時,便有明法、明算,可惜後來進士一家獨大,諸科除武舉外漸漸廢止。

如今又面臨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自當去蕪存菁,革故鼎新,裁汰汙濫,增補新學。恰好此番科學院又招募了不少才幹之士,補足了一些科目。

孤打算先在南京,籌建一所新學,花上數年時間,培養新學人才。待這些才學之士畢業,便增開新科,與進士科並舉。”

朱慈煜耐心聽著,對這個說法,他內心倒是也很贊同的,並不是因為父親的威望,而是發自肺腑贊同。

因為朱慈煜本人也是從小接受過理工科教育的,方子翎教了他很多數學和物理常識,還有博物學知識,朱慈煜的學術眼界其實比朝中很多腐儒大臣都要開闊得多。

於是他聞言立刻振奮地附和:“這個想法好,父王,不知這個想法……對外還是要您向天下公佈,還是孩兒可以作為自己的想法,向內閣力陳推進?”

朱樹人難得停頓了一下,釋然一笑:“你都二十二了,過完年就是二十三。親政之前,尊老敬賢的姿態也擺夠了,如今也該自己立威了。”

朱慈煜恍然,連忙表示這事兒由他提出,後續請父王在朝堂上表示支援即可。

定下思路之後,朱慈煜又轉念一想,居然頗有政治智慧地請教道:“設立新學,與科舉另開新科,實則有數年的時間差。

既如此,為了循序漸進,讓反對者不至於抱團激烈反抗,是否可以把這兩件事情分開宣佈?”

朱樹人聞言,難得欣慰地點了點頭:“不錯,想得很好,已經會注意分化反對者的勢力了。不過,這一點為父也想到了,只可惜,史閣部未必還有這幾年的壽數。

他畢竟德高望重,他與孤一同鼎力支援,新政才容易板上釘釘。為父終究沒當過幾天大明的文壇領袖,需要多幾個久負文名的學宗泰斗來表態支援這事。”

朱慈煜這才徹底理解了父王的良苦用心。

史可法今年已經六十七歲了,連續好幾年沒上朝處理政務了,純粹只是掛名,每天在江寧的療養院裡養老。

聽說今年病情又加重了,身體很不好,如果先辦南京大學,過幾年等南京大學第一批理工科畢業生出來,再討論開新科考試的話題,那史可法未必活的到那時候。

就讓史可法為大明發揮最後一點號召力吧。

……

數日之後,在南京朝廷的又一次朝會上,負責文教工作的禮部尚書顧炎武,正式提出了設立“南京大學”的奏請,希望朝廷能順應時勢,與時俱進,設立新學。

除了顧炎武之外,已經另外升調其他清貴閒職的吳偉業,也表達了附議,並且補充了一些奏請細節。

吳偉業曾經是朱樹人在國子監時名義上的授業恩師,後來朱樹人掌權後也讓他擔任禮部尚書,他升調走之後才讓顧炎武補上來的。

顧炎武執掌禮部時,工作政績的重點在外交,而吳偉業執掌時,政績的重點在文教。所以讓顧炎武和吳偉業一起互為表裡,這個建議才更有說服力。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