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國姓竊明> 第418章 南大畢業等於舉人,研究員等於進士,院士等於翰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18章 南大畢業等於舉人,研究員等於進士,院士等於翰林 (2 / 3)

朝廷這個招數用得妙!用得歹毒!他沒說不讓人暢所欲言,發表觀點。但唯獨不讓人議論朝廷還沒定下來的、還在決策過程中的事情。

當然了,如果你討論的事情,朝廷最後也做了,那就不是“造謠”,只要不是造謠,問題就不大。

可如果有噴子士人說了一些“某某某弊政絕對不能讓透過,絕對不能幹,那是暴君所為”之類的話,最後發現朝廷沒這麼幹。那麼這就是虛空索敵給朝廷潑髒水了。

比如這一次,一開始那些散佈謠言的人就說“朝廷將來打算廢除科舉”,又說“朝廷未來會允許沒經過舊式科舉的人直接考南京大學的機會”,但最後這兩點都被證偽了。

朝廷並沒有打算廢除科舉,而且南大的入學考試資格,是要先有秀才功名的,目前既得利益階層接受的舊式教育價值並不會被白費。如果想改行讀理科,至少也要先有本事中秀才,這道門檻就卡掉了很多偏科的人,秀才舉人們還有什麼好不滿意的?

見朝廷這方面還算做得地道,士人階層想得到的利益,大部分還是保住了,誰還願意當出頭鳥?那就只好讓那幾百個被人當槍使的傢伙,自願倒黴了。

朝廷這一手,也算是分化瓦解士人,只針對腦子不清楚首先跳出來的,而且每次只改一點點,少觸動一些利益,鈍刀子割肉,把剩下的大部分反對派溫水煮青蛙。

偏偏讀書人是最自私自利的群體,想明白這個道理後,誰還燃燒自己為別人掘井。

而一旦這種認知慣性形成了,朝廷後續每次就能悄咪咪放出風聲來,比如明明只要改革三個點,但是放出五個點的風聲。

然後就等人噴,一旦五個點裡有兩個點噴得狠的,那就把那兩個點撤回,最後公佈正式方案時,沒有那兩個點,只有三個點,再反手把虛空索敵噴這兩個點的人抓了革功名。

比如,朱樹人打算在大學裡同時使用華夏和歐陸的數學物理講師授課(但是歐陸講師需要配翻譯,也要慢慢學漢語。可以給緩衝期,但不會允許一直用外語教學。)

畢竟有牛頓萊布尼茲這樣的大數學家,不用白不用,當然要給他們親自上課的機會。雖然牛頓的教學水平貌似很垃圾,但見識見識也是好的。

而這種舉措肯定會被人反對,因為儒家士大夫階級怎麼可能放棄對學術解釋權的壟斷?就算他們能接受新學,肯定也希望由自己人來任教,就好比國子監的司業哪能是沒有功名的人擔任呢?既然學生都要至少秀才功名,那老師更要有功名底線。

這種反抗,朱樹人當然要壓制。所以他就用了上述的釣魚手法,把噴得最兇狠的腐儒幹掉了一批。

如是用不了幾次,反對新學的最激烈的腐儒就被折騰得差不多了。

何況朱樹人實際上算是開國之君,天下都是他用武力打下來的,腐儒怎麼可能真阻撓得了他。

……

於是乎,經過一個多月的反覆討論,南京大學辦學的事兒,也算是徹底定下了,包括後續的辦學規模、選址、初期科目設定、師資力量篩選條件,也都討論已定。

一開始有人建議,把校址就選在南京城內,尤其是可以在城西南角,靠著城牆外的秦淮河,跟夫子廟國子監毗鄰。

但朱樹人直接否決了這個想法。他知道秦淮河周邊是何等藏汙納垢之所,國子監監生如今又有多少是真心向學的。尤其那些花錢捐的監生,個個有錢得很,每天在夫子廟周邊就是逛窯子的。

未來南大的理工科學生,肯定家境相對不如國子監的文科生富裕,把他們丟到這個大染缸裡浸染攀比,讓他們心理不平衡,還怎麼潛心向學?

所以,朱樹人就以“時代變了,如今已是科學時代,大炮面前,所有城牆眾生平等。未來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南京城內土地狹小,新學無需設在城內,不必在意城牆保護”為由,果斷要求在城外設學。

確定要在城外大肆圈地後,又有人順勢建議就在江寧鎮上設學,因為南京西南郊一直到馬鞍山,已經有大量的研究所和博物院、重工業廠礦了,很適合作為理工科配套。

但朱樹人再次否定,他語重心長跟其他朝中重臣解釋“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的差異。大明科學院和江寧、馬鞍山那堆廠礦、研究所,說到底還是勤能補拙,靠實幹試錯推進科技進步的,缺乏以理論指導實踐的思想基礎。

所以,搞基礎理論研究,需要的是相對清淨的環境。不被產業界的雜音干擾。科學院和各大研究所已經有了自己的定位了,南京大學沒必要過去湊熱鬧。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