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鐘之後,拉蒙德中將的屍身就隨著斷艦一起沉入了馬尼拉灣的海底。
……
西班牙艦隊,最終遭遇了絕對的慘敗,但是倒沒有被全部擊沉。
因為還沒到全部被擊沉,隨著拉蒙德中將和旗艦完蛋之後,殘餘的西班牙軍艦不是試圖衝向馬尼拉港錨地逃命,就是被明軍堵截俘獲,直接投降了。
此戰西班牙人本就是從外海趁夜間突破巴丹半島和科雷吉多島的灣口航道,進入海灣作戰。而鄭成功早就在海灣口埋伏了預備隊。
潰敗後的西班牙人,倒也有幾條船試圖重新奪路而逃,但都是被明軍截殺在灣口航道。而巴丹半島和科雷吉多島的炮臺上,也有明軍控制的岸防要塞炮,四面楚歌之下,西班牙人除非回到馬尼拉港的錨地,否則絕無生路。
十幾艘蓋倫戰艦,累計被擊沉了三艘,還有四艘嚴重燒燬,其餘不同程度受創,五艘逃回了馬尼拉錨地,剩下兩艘被明軍俘獲投降。
數十艘中型戰艦,被擊沉七艘,燒燬三艘,四艘在海灣內被俘,還有五艘在試圖掉頭衝出海灣時,被明軍預備隊伏兵擊潰繳獲,甕中捉鱉。最後只有三艘逃回馬尼拉錨地。
一整天的血戰後,三十五條戰艦,只有八條生還,十一艘被俘,十六條沉、毀。馬尼拉城內守軍計程車氣,也徹底跌到了谷底。
曼努埃爾總督非常清楚,他最後的希望破滅了,隨著艦隊的完蛋,他至少兩年之內不可能得到來自本土的任何增援了。
就算還有近四千人計程車兵和幾萬土著僕從軍,那又如何?
大明可是在家門口作戰,補給和增援的難度比西班牙人快捷二十倍。明軍從福州過來只有兩千裡,如果從安平到呂宋島北端,更是隻有六百里的海峽。
西班牙本土過來增援,卻有四萬裡。
存量越打越少,援軍已經沒了,還掙扎什麼?
累了,毀滅吧。
西班牙陸軍在最後掙扎了個把月,對得起自己的尊嚴後,選擇了投降。一共兩千八百名陸軍,一千一百名海軍水兵,走進了明軍的俘虜營,其中還包括一千多名傷病員,實在是打不下去了。
投降的時候,曼努埃爾總督還試圖讓明軍遵守紳士風度,保留西班牙將士的私人財產,並且不得劫掠馬尼拉的平民。
可惜,這次他的要求並沒有得到鄭成功的許諾。
鄭成功地回答很義正詞嚴:“天下哪有這麼好的事情?此番大明來弔民伐罪,為的就是四年前西班牙人在馬尼拉的屠戮!當時他們怎麼不給那被殺的三萬多華人一條生路!怎麼不留下他們的財產!”
所以,大明最後出於人道注意,以及談判和未來約束的需要,也只是暫時留下普通士兵的生命,畢竟對方最後停火投降了,如果全殺光的話,當初激起反抗,大明也得死更多人。
無故大量殺俘,也容易導致其他國家將來跟大明作戰死戰到底。
所以,不能無差別殺,只能審判某些人的戰爭罪行。
最後曼努埃爾總督和保拉少將,都作為四年前屠戮的罪魁禍首、指揮發起者,被大明公開審判後,明正典刑腰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