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嚴格來說,噶爾丹可以號稱“百萬之眾”,然後實打實拿出三十多萬蒙古鐵騎,五萬火槍鐵騎。
這樣膨脹的武力,終於讓他對據說也很強大的大明,失去了畏懼之心。
而明蒙戰爭的導火索,也就在這種情況下點燃了。
……
戰爭的導火索,最終發生於小康二十一年、1683的秋天。
起因則是對西南兩個方向都徹底完成了征服後的噶爾丹,因為北方是他的羅剎國盟友,沒法擴張,便終於把眼光盯向了東方。
盯向了河套以北的漠南蒙古中部地區,也就是後世的包頭、呼和浩特一帶。
在那裡,住著從血統上來說,跟噶爾丹一樣同屬衛拉特韃靼的喀爾喀蒙古。
但是,眾所周知,喀爾喀蒙古早在將近三十年前,滿清滅亡後沒幾年,就隨著喀察哈爾蒙古、科爾沁蒙古一起,內附歸順了大明,做了大明的臣屬。
所以,噶爾丹如果敢把主意打到吞併喀爾喀蒙古的份上,那妥妥的就是主動跟大明開戰了。
但是,在噶爾丹的內心,作為一個十幾年內縱橫天下的雄主,他又實在不能忍受同為衛拉特韃靼一部分的喀爾喀人,居然選擇給大明當狗!
這些人難道沒有作為成吉思汗子孫黃金家族的尊嚴的嘛?大家都是衛拉特韃靼,明明跟他噶爾丹同文同種,卻去投靠不同文不同種的明國,這種行徑不是“蒙奸”又是什麼?
於是,噶爾丹在這一年秋天,秋草豐盛馬匹肥壯之際,原本倒也沒想好,到底要不要和大明徹底翻臉,
但他就是決定帶上一大批韃靼騎兵,到包頭、呼和浩特周邊的草原轉悠一圈,耀武揚威放放牧,找找機會。
結果這一“武裝出巡”,就擦槍走火了。
這年九月二十四日這天,噶爾丹親率十餘萬韃靼鐵騎雄兵出現在歸化城(呼和浩特)西北百餘里的草原上,耀武揚威放牧震懾。
結果,喀爾喀蒙古當然也不是鐵板一塊。這麼些年來,喀爾喀蒙古高層知道大明的厲害,已經徹底臣服了大明。但底下總有日子過得不好的小部落酋長苦哈哈的,想要翻盤翻身,搞點事情。
於是這天一早,兩個跟喀爾喀蒙古主宗不合的小部落酋長,突然拔營投敵,主動去投奔了噶爾丹。
站在噶爾丹的立場上,他覺得自己如今是成吉思汗最正統的繼承人,統一了除了東部投明那部分蒙古以外、其他一切蒙古部族的大英雄。
現在有喀爾喀蒙古的部落酋長們終於認清正朔、棄明投蒙,那絕對是要鼓勵的,作為標杆樹立起來的。
但是站在大明的立場上,這種直接接納大明部曲投靠、還兼併其帶去的人口牲畜和牧場草原的行為,當然是對大明的侵略!
這些投準噶爾的部落的草原,當然也算大明國土的一部分!這還不叫侵略什麼叫侵略?
所以大明的邊地將領和相關藩部官員立刻做出反應,先後在幾天和半個月之內警告噶爾丹,不許收容大明叛徒、必須交還全部叛徒、並且吐出他們投獻的草原領土!
實話實說,噶爾丹一開始倒也不太在乎這點人口和草場。但是他以全蒙古的統一者和拯救者的身份自居,他的尊嚴和地位不容許他做出這種“把來投效的族人交還給明國”的行為。
更何況,那兩個來投奔他的酋長,嘴上還說得特別好聽,說“因為他噶爾丹征服了青藏,而我們蒙古人素來信仰藏地的傳統,所以我們相信天下正朔已變。您佔領了西藏,您就是天下蒙古人的正朔”。
這特麼小弟都說他是天下蒙古人的正朔了,他能把正朔這種大是大非的光環讓出去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