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國姓竊明> 第424章 大明的恐怖國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24章 大明的恐怖國力 (3 / 3)

關內各省的耕地依然保持在八億畝左右,西南雲貴改土歸流數十年,增田兩千四百餘萬畝。

越南的紅河流域有耕地九百萬畝,加上順化以北其他零星沿海農田,大明佔領的越南地區一共有一千三百萬畝田地。

緬甸的怒江和伊洛瓦底江兩江河谷佔領區,擁有田地兩千餘萬畝。扶桑的九州等地,在幕府時代的在籍田地為“石高三百餘萬石”,實際上折算過來有四百萬畝。

而經過鄭家開發建設後的大員島,其實農業條件比九州島還好,兩個島嶼面積也差不多。只是大員島畢竟建設時間短,至今還只開發了朝向福建的沿海平原,但也開墾出了近三百萬畝農田。

而對大明國力潛力提升最大的一塊開發,顯然來自於東北。那可是佔到後世華夏全國耕地面積三分之一的存在,全開發出來至少能等於關內十八省總和的一半。

(注:這裡的演算法是包括了內蒙的東北部分。後世如果只算東三省不算內蒙的話,大約只佔全國耕地的23%,但內蒙的東北部分還有1.7億畝耕地)

如今東北的開發,雖然遠遠不能跟後世比,但經過前後陸續二十幾年的時間,也算略有小成了。

黑龍江干流流域的開發,還只有後世的一成多。但儘管如此,也已經超越了歷史上乾隆年間的水平——後世清朝所謂的闖關東,其實也就到松嫩平原一帶,並沒有到黑龍江干流大規模開發。

以至於到清末,黑龍江北岸也就六十幾個屯。可見南岸也多不了幾倍,整個黑龍江干流到清末不超過三百個村子。

而現在,大明在黑龍江干流沿岸,好歹有大幾十萬人口,一千多萬畝耕地了,至少分佈在七八座城市、上百個鄉鎮、一千多個村落裡,比平行時空的清末開發程度還高了至少五倍。

人均能耕種二十畝黑土地,而且這個人均是連老人小孩女人都算上的。實際上壯勞力普遍要種三四十畝田,非常辛苦,但也足夠豐衣足食。

豐足的積蓄,甚至能讓農戶完成原始積累,漸漸做到了家家都有自己的耕牛,甚至還普遍不止一頭牛,還進一步依靠近代科技升級了耕犁和其他省力農具。

而開發更徹底的松嫩平原,如今的墾荒力度,已經超過了後世的三成,墾荒出的耕地也突破了一億畝大關,松嫩平原上的五百多萬人口,人均同樣能有二十多畝肥沃黑土地耕地,同樣是把婦孺老人都拿來平均了,壯勞力起碼種三四十畝。

再加上遼河平原的後續開發,如今整個東北,為大明提供的耕地已經有一億六千萬畝,達到了關內傳統漢地十八省總耕地的兩成多。

小康十五年,天下重新統計耕地,深入徹查,最終計算得全國耕地十億五千萬畝,已經超過了平行時空清朝巔峰期三成。

全國範圍內,人均耕地依然能有九畝多。

再加上大明遠超歷史同期的工業,廢丁分籍改革實施十五年來,已經攢起了超過一千四百萬的工籍、兵/役籍人口,實際上的農籍人口只有九千七百萬。

如此算來,農籍人口的人均耕地,更是達到了驚人的近十一畝。就算依然存在一些當初南方豪門大戶的土地兼併遺留問題,但貧農基本上能確保每個壯勞力至少種十畝自耕田。

大明國力之強,已經堪稱華夏曆史之最。

——

PS:快速過時間線的需要,所以流水賬盤點一章種田成果。

很快要到這本書的最後一個副本,準噶爾和羅剎了,後面其他都不會詳寫,只是略過一個大致年表。馬上要完本了。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