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港城一間雜亂的倉庫裡。
閻解放正指揮著幾個工人,拆解冰箱、彩電還有洗衣機。
這些都是許大茂以比廢品多一些的價格從廢品站買回來的。
拆解下來的配件全部按順序碼放成三堆,一堆是可以使用的一堆是徹底報廢的還有一堆是需要修理的。
徹底報廢的那堆配件等拆解完就會被重新送回廢品站,剩下的該維修維修該翻新翻新。
等把配件清理完就會進行統一裝配,組裝好的電器還會按新舊程度分成三個等級。
一等貨是九五新,從外表看根本看不出是二手貨,價格也是最貴的,批發價可以達到新貨的七成左右。
二等貨是八五新以上,價格可以達到新貨的一半。剩下的都歸於三等貨,批發價只有新貨的三成。
剛來的時候就他們幾個人,一天也組裝不了幾臺機器,但僱傭本地人成本太高也不上算。
許大茂只能等每次去對岸出貨的時候,從國內拐幾個人過來,許大茂給他們的工資只有本地人的三分之一左右。
但這也讓許多人擠破腦袋想來這邊工作,畢竟三分之一的工資每月也有三百多塊錢,這可比國內的工資高了幾倍。
慢慢的,許大茂的工廠已經從最開始的幾個人,發展到現在上百人的團隊。
加上閻解放幾人整個工廠聚集著一百三十多人,也從最開始的單打獨鬥,發展到現在的正規團隊。
幾人的工作分配的也很合理,許大茂主要負責財務和銷售,閻解放夫妻負責工廠的管理。
而劉光齊和劉光福則負責後勤,主要就是聯絡廢品站,把廢品站收上來的電器運回工廠。
然後把工廠生產出來的電器,按照許大茂給的單子進行發貨,現在整個工廠每天可以組裝出七八十臺各種冰箱、彩電或者洗衣機。
這個規模已經到了工廠的巔峰期,不是因為沒有銷路,而是因為原材料跟不上,港城就這麼大,人口只有幾百萬,再說人家買的電器也不可能老壞。
二手配件的保有量就這麼多,他也可以買新的配件進行組裝。
但這樣組裝出來的電器比人家正規工廠裡生產還要貴上不少。
就算賣的價格跟正規工廠一樣那也是賠錢,質量也沒正規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好。
但許大茂又不甘心自己的事業就這麼停滯不前,於是只能想別的辦法。
他打算從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等國進口,經過這段時間的瞭解,他知道這些國家的人工成本都很高,二手電器在這些國家根本沒有市場。
可這樣也有好處,那就是市面上的廢舊電器只能按廢品處理,畢竟人家收入這麼高,電器壞了買臺新的不就好了,不像國內,縫縫補補又可以使用三年。
「解放,茂哥什麼時候回來啊?」劉光福穿著一身西服踩著一雙大皮鞋,從外面走了進來對著閻解放問道。
他現在怎麼說也是港茂電器後勤部副總經理,表面形象還是要注意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