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
聽到陳魚這麼說,高士廉微微錯愕,旋即沒好氣道:“少年人,現在不是開玩笑的時候。”
“沒開玩笑,你真有。”
陳魚語氣平和,面色鄭重,沒有絲毫玩笑意思。
高士廉這才正色道:“在哪?火燒眉毛了,你有主意就快說。”
“秦末烽煙連天,山東六國叛亂紛起,二世皇帝無兵平叛,少府章邯發驪山刑徒二十萬……”
陳魚不疾不徐念出一段話來,高士廉目光連連閃爍,驚道:“你是說……”
“沒錯,刑部大牢裡至少有上千囚犯,都是亡命之徒,放他們出來,發給兵器,只要往芳林門禦敵,功過相抵,無論死罪活罪,既往不咎。”
不等陳魚說完,高士廉發足便跑,壓根不像一個年過六十的老人。
顯然,陳魚的建議打動了他,危急時刻,沒有比這更好的辦法。
刑徒!
誰能想到刑部大牢裡那群不起眼的罪犯,關鍵時刻會有如此重大的作用呢?幸好自己是刑部尚書,職權範圍內,易如反掌。
目送高士廉離去,陳魚這才鬆了一口氣。
但願還來得及,但願刑徒為了活命能奮勇作戰,可以抵禦,至少拖延東宮和齊府的人馬,等待李世民的救援。
然而他萬萬沒想到,剛一轉身,劍刃便在眼前。
秦王妃長孫氏手持長劍,鳳目生寒,冷冷瞪著陳魚:“你到底是何許人也?”
“王妃,冷靜,在下不過一個鄉野小子而已。”
“是嗎?”
“不是嗎?”
“罷了!”
長孫氏收回長劍,但眼神裡的猜疑卻沒有消減半分。
玄武門宮變是丈夫的決定,也得到了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人的一致贊同,但首倡之人卻是這個少年。
若非丈夫親口所言,長孫氏自覺難以置信。
一個鄉野少年,輕描淡寫間便能謀劃出一樁皇室手足相殘,國朝權力更迭的宮變來,豈能不讓人震驚?
更意外的是陳魚竟然利用年幼女兒隱晦傳訊,一紙供狀將李建成、李元吉騙入皇宮,設計那樣精巧,那樣縝密。
此刻又給高士廉出了動用刑徒禦敵的主意,好像一切都在他的算計之中,好像早已預見一般。
長孫氏不得不心生懷疑,此子要麼真是天才,要麼……這背後定有陷阱。
現在動手過於冒失,還是等有確切訊息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