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不明,不留姓名。
只有一句,擺平羅藝,引可汗飲馬渭水。
按理說不合常理,不靠譜,但頡利可汗卻信了,至少心動了。
作為一個有理想的首領,頡利可汗的抱負很遠大,從來不只是在草原上稱王稱霸。
若有機會,南下中原,奪取那花花世界,成就霸業,效仿昔日拓跋氏。
可惜一直沒有機會,每次南征只是搶掠,頂多佔領了一些邊陲城池,而且會遭遇激烈抵抗和反擊。
尤其是李世民、李靖、羅藝這些將領,一直是突厥人的強大對手,屢次阻止了他們南征的腳步。
現如今李靖在家賦閒,李世民忙著處理朝政,北邊唯有一個羅藝。
倘若羅藝當真被擺平,契丹人想要南下幾乎是一馬平川,無所阻難。
毫無疑問,即便確定此人身份,頡利仍舊心動了。
其實有些會後,協作做簡單的基礎便是共同利益。
至於身份,又何必太較真呢?
李唐初立,那些前隋宗室,那些反王們的子女,與李唐敵對的人多了去了,不想暴露身份者也大有人在。
故而頡利沒有繼續逼問,反問請人將來人帶去休息。
與此同時,突厥的斥候已經出發了,前去打探各種訊息。
只有羅藝徹底讓開南下之路,或者確認其餘大唐朝廷鬧翻時,他才會相信此人所言,才會有所動作。
如果沒有,或者談知道別的什麼訊息,那人大概會被砍成肉渣,直接扔在草原上喂狼,即便此人是愛將執失思力介紹。
至於會不會是唐王朝的苦肉計?會不會是李世民的誘敵之計?
理論上有可能,但頡利早就將其排除在外。
剛剛發生玄武門之變,長安尚且一片紛亂,李世民哪有心思顧忌突厥?
同樣是突然登基,坐上可汗之人,同時都是一代君王,自問對這些問題還是頗有心得。
卻說大模大樣,連名字都不願意透露,拜會過頡利可汗之人離開了。
被突厥人請入了一座營帳,過一段時間,也許會被奉為座上賓,也許會成為階下囚。
突厥兵卒沒什麼好臉色,但此人一點也不介意,一點也不擔心,他很有把握,一路上甚至還笑容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