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廳內鴉雀無聲,眾人滿面通紅。
過了好一會兒,羅井小心翼翼道:“當初不是你最先吹的嗎?”
眾人輕輕點頭。
“我以為這些基本的東西,你們都知道!”李清閒毫不留情道。
眾人臉上浮現慚愧之色。
“家學淵源啊。”劉木瓦嘆息道。
“那我們怎麼做?”羅井問。
“我們烈酒的策略,要先小眾,後大眾;先特殊群體,後普遍群體;先飢餓營銷,後大量出貨;先小步迭代,後大步鋪開,承受不確定性,找準痛點,選擇最優打法,形成飛輪效應……”李清閒揮舞著手臂,頗有網際網路大佬滿口不說人話的氣勢。
這些人哪見過這種降維打擊,小雞啄米般地點頭。
“不過……具體怎麼做?”劉木瓦道。
李清閒道:“很簡單。”
“所謂先小眾後大眾,就是走權貴路線,先在官員、富商、大族和修士之中推廣,打造一個高階的烈酒品牌。我問你們,敢不敢來個大的。”
“什麼大的?”劉木瓦問。
“搞一個御酒,不行把‘御’字改成玉石的‘玉’也行。”
眾官一臉惶恐。
宦官井觀忙道:“你真是賺錢不要命,不過……玉石的玉好像可以。”
李清閒想了想,道:“井大人,這就要麻煩你們內庫府了,向皇上進獻這酒。咱們賣酒的時候,就可以神神秘秘對顧客說,這是皇上喝過的酒,實話實說,這總可以吧?”
井觀無奈道:“可以是可以,但你別當眾說出來啊。”
李清閒暗罵這幫膽小鬼,道:“你們自己看著辦。所謂先特殊群體後普遍群體,比如先在軍人、讀書人中推廣,花大價錢找幾個嗜酒且有文名的讀書人,寫幾首有關咱們酒的詩詞,總之,就是造勢……”
李清閒滔滔不絕,在場所有人迷迷糊糊。
有了李清閒把控大方向,路線清晰,眾人群策群力,慢慢制定各種方案。
狠抓生產、酒窖儲備、逐步擴建、酒瓶包裝、權貴路線、營銷噱頭、詩詞宣傳……一系列的計劃制定出來。
李清閒知道又沒時間回家,只得留在這裡把關。
接下來幾天李清閒都留在詔獄司酒坊,平均一天睡不到兩個時辰。
讓李清閒沒想到的是,自己的那些內容傳到工部後,工部左侍郎蕭原竟親自來到酒坊。
他是工部尚書之下的的第一人,劉木瓦的頂頭上司。
聽完李清閒的一番講解,蕭原十分高興,決定幾天後親自去呂良市建設釀酒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