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首都大學的校長在迎新會上,當場操著五音不全的腔調,獻唱了這首《隱形的翅膀》,給學生們鼓舞打氣。
在大大小小的校園,課間廣播會不約而同地飄揚起這首歌,無數辛辛學子都將這首歌在耳朵裡磨出了繭子。
然而在挑燈夜戰的無數個夜晚,他們會偶爾想起這首歌,稍微打起精神。
那些苦苦復讀的人、為了工作熬夜的人、快要堅持不下去而感到迷茫的人,在他們人生的低谷,他們會一次次想起這首華語樂壇為數不多的勵志歌曲之一。
5年前,龍田大地震。
搜救人員在黑暗中,在大雨滂沱的泥濘中,在廢墟之上,一點點破開碎石、搬走雜物。
這時,在已經被困十多個小時的地底下,突然傳來微弱的歌聲。
那是一個瘦弱的童聲在哼唱,聲音溫柔而堅定。
消防官兵們擦乾臉上的汗和淚水,問道:小朋友,你在唱什麼歌啊?
廢墟下方,那個微弱的聲音馬上回答道:“《隱形的翅膀》……”
這個小朋友從廢墟下方獲救時,蒙著眼睛的她出現在電視機螢幕上,無數觀眾都跟著落淚了。
她的家人已經都不在了。而那時她抱著雙腿,孤獨地躺在狹窄的縫隙裡,哼唱著《隱形的翅膀》。
一個月後,當時已經澹出歌壇一段時間的江心海趕到龍田,登臺開始她的義演會。
在《隱形的翅膀》的歌聲響起時,她幾度哽咽,一邊唱一邊哭,眼淚在臉上縱橫。
她把話筒遞向觀眾席,現場立刻整齊劃一地響起萬人大合唱。
“我終於看到所有夢想都開花,
追逐的年輕歌聲多嘹亮,
我終於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
哪裡會有風就飛多遠吧!”
歌聲結束後,現場響起雷動的掌聲。
既是給江心海的,也是給他們自己的。
在這次國殤中,無數家庭破滅、親朋流離。
是這首歌在黑暗中鼓舞了人們。
江心海從此也又新得到一個名號“廢墟中的女神”,還因此得到領導人的專門接見。
第二年,首都的高考語文試卷上,最後一道作文題是:
【一首歌中唱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給我希望;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向遠方。請以“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為題,寫一篇作文。要求:一自選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三不少於800字。】
由此,《隱形的翅膀》成為第一首登上高考試卷的歌曲。
在無數應屆考生的吸氣和動容中,筆尖紛紛落下,在紙上留下了自己心目中的隱形的翅膀。
當年的滿分考卷結尾語,也給那些記憶和那些故事劃下一個幕中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