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滄桑的漂泊人生> 第139 章 市場不相信眼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9 章 市場不相信眼淚 (2 / 2)

聽了安工細說,孫超華才明白,自己也是被“設局”來解套的,心想,那絕對不能再介入了。

想到這裡,他採取了斷然措施,索性關閉小廠,遣散了幾個員工,把自己給解脫了。

此事一傳出來,財務科的某些人被得罪了,兼職的工資沒了,老公的工作丟了,被推到勞資科重新安排,無奈工廠已經日落西山,課長又是個睜眼不認的“槓頭”,就是不給安排工作。

這些人來找孫超華來求情,孫超華說,自己沒有辦法讓勞資科安排,讓他們咋來咋去吧。

財務科那些人心裡不爽,就對劉廠長說小孫的壞話,劉廠長此刻心思也不在這個小廠,他關注的是大廠的“大廈”已經發生了危險,根本沒有心思聽這些了。

1994年,一則“市場不相信眼淚”為主題,報道重慶某針織廠破產訊息,給毛紡行業改制轉型說明了方向,全國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加速紡織企業的改革。

年輕的技術人員,發現前途黯淡,各自為之尋找後路。

魏康、沈國江是工廠第一批去南方打工謀生的年輕後生,三個月後,杜蓮也請長假去了高明。

一年後,她打電話希望孫超華替她辦理辭職手續,儘管遭到車間生產主任的阻撓,孫超華還是利用自己的關係,找車間主任給小杜辦成了。

看著熟悉的幾個人,到了南方,有個工作,孫超華很羨慕,但苦於自己不是學毛紡專業的,一時還難以找到出路。

西京毛紡廠,負債累累,積重難返,成為了老大難,真是到了“不進行技術改革是等死,而進行技術改革是找死。”的地步。

企業生產到了難以維持生計的地步,生產開開停停,斷斷續續,員工的工資開始減發,開始還是還可以發到90%,到後來竟然到了70%的地步。

劉廠長起用了三個年輕中層管理,希望能有所建樹,又把超華調入企業管理辦公室任副科長,協助他們完善配套政策。

然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三個躊躇滿志的年輕人,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終究也沒有做出像劉廠長期待的那樣奇蹟。

企業經營不能正常開展,生產不能持續開工,幹部心散了,員工心亂了,上班無事可做,三五成群,聊天解憂。

孫超華坐在辦公室無事,看西京日報的招聘啟事,成了他每日的習慣,實在覺得無聊,就到隔壁幾個副廠級老頭那裡,聽聽他們高談闊論,打發時間。

過去企業效益好的時候,還能給父母一點接濟,讓父母在弟弟、弟媳面前,還能有力氣地給他帶些小麥面。

如今囊中羞澀,自己再也不能賙濟了,父母有點難為情,又一次父母旁敲側擊,問他,“你學了那麼多東西,還上過大學,咋就沒有個好去處?”說完,低聲又說,“如今都大了,你弟弟的想法也多了?”

超華聽了,心裡很不是滋味,他明白,父母如果沒有夾雜中間受氣,是不會給自己說這些的?

怎麼辦?他恨自己無能,讓父母替自己操心,心想,“上了四年大學,讓父母含辛茹苦,參與‘導彈部隊’憑著起早貪黑,勞心勞肺,低價一個一個收回雞蛋,再拿到城裡變現,獲得差價供給自己大學畢業,好不容易搞得大學畢業,有了工作,但如今還要父母操心,那自己的四年大學豈不是白上了嗎?”

“天生我材必有用,我就不相信,上帝給我關了一道門,就沒有留給我一道窗戶,可能只是我還沒有發現而已。”

想到這裡,他不再怨天尤人,也不再萎靡不振,我要調整心態,以最好的狀態,捕捉工作機會,找到適合自己的能力優勢發揮領地。

第二天,他照例拿起西京日報,看著招聘啟事,尋覓適合自己的職務招聘要求。

突然,一條資訊讓他高度關注,眼睛突然發亮……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