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納電影節更青睞現實主義題材和具有藝術價值的影片,比較看重電影質量,特別是扮演重要角色的電影作品。就目前的勢頭來說,戛納發展最好,平臺強大,入選電影的觀賞性在三大電影節裡應該是最好的,對於各國電影的本土文藝特色也非常重視。
我們片子本身是現實主義電影,最適合的就是戛納。」
聞言,羅恆心裡想著,戛納好啊!
三大之中戛納的商業運作是最成功的,是片商雲集的電影展會,有歐洲交易
量最大的市場。
越是這種商業運作成功的電影節,越是有公關發揮的餘地,也有了鈔能力用武之地!
「那演員陣容呢?」
「演員我還是傾向於自貢本地的一些人員本色演出,能最大程度地呈現邊緣人物的狀態。」
「應導,我有個建議。其他角色都可以,但是刀疤和警察兩個重要角色是不是考慮下專業演員?畢竟一些重要戲份的細節表演非專業演員可能呈現不出來。
我們可以找一些川蜀省本土的演員,比如去川蜀人藝找一些老戲骨。他們都經歷過八十九十年代發展的野蠻時代,相信還是有這個閱歷的,而且現在也有時間讓他們準備。」
應良想了想,羅恆的說法有道理,現在不是隻有三萬的草臺班子,他也應該轉變下思路。
如果真的想去競爭三大,幾個重要配角的表演是很重要。
劇本也要把很多細節完善下。現在的劇本是按照三萬的經費寫的,有很多徐雲和配角對戲都沒寫上,因為原本根本沒這個錢拍,只打算遠景鏡頭描述一下劇情。
「川蜀人藝嗎?我去聯絡試試。」
刀疤是一個閱歷豐富的流氓大混子,有自己的道義。
應良不會找一個肌***子,那是健美先生,不是街混子。實際上現實中很多街混子都沒那好的身材,尤其是西南地區有些彪悍的都是肌肉和大肚子共存,坦胸露乳。
至於中年警察也不是偉光正,他代表善良,但又有些無力,有基層警察的處世哲學,卻無法處理好自己破碎的家庭。
提到川蜀演員,名氣比較大的就是張國力,演技是絕對槓槓的,演中年人年齡也合適,但是估計很難請來。
再有就是最近剛搞定的《亮劍》,趙政委和楚雲飛的扮演者何政軍與張光北都是川蜀人。
但是何政軍長相過於浩然正氣,而且身上有種斯文的書生氣,不太合適。
張光北雖然是川蜀人,但是沒在川蜀長大,估計川蜀話都說不好。
還是讓應良自己去找演員吧,他不想因為其他選角和應良起爭執了。而且川蜀人藝也有不少演技很厲害的演員,應該會有滿意的效果。
「攝影的話,我想請餘力為,他是《小武》的攝影師,攝影風格更趨於平實、不張揚,有著鮮明的現實主義氣質。
描述哪怕是最邊緣普通人生活的影像,粗糲平實正是這種存在的意義。
尤其是他的空鏡頭很多都飽含深意,很適合我們電影的風格。」
羅恆點點頭說:「應導,劇組其他方面按照你想的來搭建吧,我們的目標都是做到最好,把你心中最合適的人請來,資金方面你不用擔心。」
這種藝術片,頂了天幾百萬,應良也不是王墨鏡,羅恆也不是傻子,劇組的製片和財務都是自己公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