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14 (1 / 3)

每年的5月都意味著需要和時間賽跑——搶收小麥,搶種水稻。

如果遇到不良天氣因素,導致小麥遲遲收不上來,水稻種植農時一旦延誤,產量就深受影響。

因此,小麥早成熟一天,兩季糧食之間的茬口就多一天,

人間四月風景好,鄉村五月無閒人。初夏時節農村一片繁忙,收完油菜和小麥,馬上就要插秧。

村子的早晨山霧縈繞,空氣怡人,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還有些愜意。

農民有句俗語:「能插滿月秧,不薅滿月草。」

羅恆脫下鞋子、挽好褲腳,光著腳丫子走進田裡,便伸腳探了探水,勉強伸下一隻腳。那隻腳在泥濘裡越陷越深,冰涼涼的,心裡略忐忑。

慢慢地,又伸下另一隻腳,一下子彷彿身陷泥沼,幾次左右搖擺,終是沒有倒下,繼而嘗試著挪動雙腳,緩慢地移動著,根據智娃子講解的插秧方法和示範操作,按照規定的株距、行距,細心地將一棵棵小禾苗***水田裡。

田邊,本來小女孩瑩瑩也想下到水地裡,被哥哥唬著說水裡有蛇,不敢往水裡伸腳。

鄰居家的小朋友跑過來找瑩瑩玩,不一會,幾個五六歲的小孩子將水田變成了自己的遊樂場,渾身沾滿泥漿地在田間地頭嬉戲。

羅恆則認真對待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彎著腰插秧非常累,羅恆想起一首古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此時並不浪漫,而是為了勞作生活。

等到中午休息時,羅恆看著身前水田中就插滿了勻稱整齊的秧苗,呈現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耕美景,心中竟然升起了一種勞動而來的滿足感。

但走到樹下後,羅恆才發現腿上不知不覺竟然趴了幾隻螞蟥,有兩個都已經鼓了起來。

看著太陽下勞作的人們,方知一粥一飯來之不易。

晚飯,羅恆吃得很飽,但就是沒肉,來了十天,也就中間給吃了一回。

不給吃還好,但這玩意越吃越饞啊!

此時的羅恆已經能用一口不算流利的川蜀話和人溝通了,畢竟耳聰目明那個天賦不是白給的,學起東西很快。

這十天羅恆跟智娃子也混熟了,不過他習慣叫他小智,有種叫寶可夢角的感覺。

小智現在最愛乾的就是抱著羅恆給他的錄音機和磁帶,聽羅恆的歌。

以前他沒接觸過這玩意,家裡的一臺老式收音機是爺爺的專屬。

小智對這個又給他好吃的,好玩的,但又笨,什麼都不會,還要他來教的「徒弟」親近了不少。

羅恆看著又要回屋聽歌的小智,羅恆叫住他問道:「小智,你不用去上學的嗎?」

像小智這個年紀的孩子在城裡應該讀三四年級了,但自打羅恆來到這裡,他就一直在家裡幫忙幹農活,沒去過學校。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