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溪山離明州府只有二十里地的樣子,坐馬車過去,並不需要很長時間。
若是騎馬的話,那就速度更快。
再加上那溪山的山頂,有明州府有名的大覺寺,正適合登高望遠後,在大覺寺中歇息一會兒,吃上一頓齋飯,然後再回來。
正好,也借這個機會,邀請楊家闔府一同前去登高秋遊,然後吃齋飯。
楊建山收到寧家的請柬時,也正在琢磨著,要不要邀請寧家一同前去登高。
沒想到,居然就想到一處去了。
相約城門口一同前去,兩家人可以說是傾巢而出。
前前後後,一共數十輛的馬車。
寧家就有四輛,蔡先生隨同寧芃芃乘坐一輛馬車,寧有喜她們姑侄一輛,馮旭夫婦倆一輛,寧永夜幾兄弟一輛。
楊家則是楊老夫人一輛,楊建山和他夫人一輛。
兩名嫡女一輛,兩名庶女一輛,閔氏帶著庶子和鄭氏一輛,楊澤文單獨一輛。
等到了溪山腳下,下了馬車後,楊澤文和馮旭他們幾個就說到了一起。
畢竟是同一個學院的,而且楊澤文如今也是在乙班,不過他在上班。
所以,幾個人討論起詩詞歌賦,自然是很有話說。
寧有喜帶著寧澄兒她們三個人跟楊家的四位小姐也湊在了一起,不過,寧芃芃冷眼旁觀,明顯能看出,兩位庶出的楊家姑娘,明顯站在兩位嫡姐的身後,而不是站在一起。
就像她下了馬車後,楊老夫人就笑眯眯的過來跟自己問好。
楊夫人跟在楊老夫人的身後,而閔氏和鄭氏則跟在楊夫人的身後。
楊家那位庶子,下了馬車後,便被僕婦抱了過去,由僕婦帶著。
楊老爺反倒是落在最後,偶爾側頭跟著之前跟著他的馬管事低聲說些話。
至於江羅春,早在出城後,就快馬加鞭的到了這邊溪山,上去跟那大覺寺中的僧人,訂了寺廟中的十間廂房。
方便寧楊兩家到了之後,若是想先休息一會兒的話,也有地方。
畢竟,在這明州府裡,重陽節登高的人家,可不光光只有他們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