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飽肚子的,自然是大米和麥子,這等東西。
那什麼高產的番薯,估計就是這新任的撫臺大人胡說八道,糊弄老百姓們的。
他們以前為啥會落草為寇,還不是因為當官的貪和會糊弄他們這些下等的賤民麼?
崔清源可不知道回龍寨裡的兩位當家,是如何想他的。
他收到謝啟平回信後,便耐心等待那三千兵馬的到來。
至於那三個海賊的事,被他捂的死死的,不讓任何人知道。
也因為寧老夫人這次英勇抗擊這群海賊,還有提醒,對於劉虎來要求多買些石頭的事,大筆一揮給批了條子!
說起這石頭,南越府管轄下的縣裡有一處石礦。
此處地形特地,基本種不了地,因為三面環山,而這山,全是石頭。
正巧住在海邊的漁村,用茅草屋建的房子,很容易被海風給刮跑。
也是此處縣令腦子靈活,立馬就想著把石頭給鑿成方塊形狀,然後賣給沿海一帶的漁村建石屋用。
感受到石屋比茅草屋要好許多後,大多數漁村裡的漁民,只要手裡有點銀兩的,都會願意花銀子買石頭來砌房子。
所以,一開始,這鑿的石頭還不太賣的出去。
到後來,卻是供不應求。
畢竟,這山上的石頭,一塊塊的,都需要人敲下來後,再手工鑿成石塊才有用。
這樣一來,需要的人,一次能買到的量自然就不會很多。
寧家要建石頭砌成的土樓,就算是銀子開道,那也只買到了一部分。
畢竟,這石礦裡的石頭,不可能就拱給寧家一家用。
劉虎也實在是沒辦法了,只能求到撫臺大人的面前。
聽到劉虎所說的話,崔清源二話不說,便寫了個批條,讓當地縣令優先寧家所需的石頭。
拿著批條去買石頭的劉虎,自然是得償所願。
拉著大批的石頭回了餘家灣,而此時在餘家灣寧家所建的土樓,已經足有五米高了。
可即便是五米高,寧芃芃還是搖頭,說不夠,還得再砌。
在寧芃芃心裡覺得,這土樓,最好是建到三到四層樓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