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在宮裡學過規矩的人,就是不一樣。
寧老大買來的這一大批人裡,雖然大部分人都在富貴人家裡當過差,自然也學過那些人家家裡的規矩。
可是,跟賞賜下來的這些奴婢對比起來,能讓那些之前自稱自己學過規矩的人,掩面感覺自己無顏見人。
原本以為她們被縣主嫌棄了,沒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居然當起了管教嬤嬤!
等縣主府邸真正步入正軌時,日子都已經出了年。
在十五的時候,寧芃芃親自送了李縣令離開,去其他地方赴任。
因為李縣令在這安鎮的這些年裡,安鎮的老百姓們,才能喘上一口氣,幾乎家家都有飽飯吃。
更別提,安鎮上的私塾裡的學生,如今是越發的多了!
當然,更要提一下在大槐樹村裡壽寧縣主資助的寧家族學。
雖然說是族學,可是並不是只有寧家族人才能進來讀書。
村裡其他姓氏的孩子,只要願意讀書,寧氏族學都會收下學生。
再加上隔壁村落的,到後來,甚至是在鎮上的,也紛紛跑到大槐樹村裡的寧家族學求學。
原因無它,只因一開始寧家族學只有陳文何做先生,陳惠蘭在一旁協助。
後來,又有陳家女婿馮旭的幫忙,陳先生才好不容易鬆一口氣。
可是,等寧芃芃帶著寧家的小輩去明州府那邊,女婿馮旭還帶著女兒陳惠蘭也一同跟著壽寧縣主去了府城。
也是因為這樣,寧氏族學裡的學生少了不少,陳文何先生才沒有手忙腳亂的忙不過來。
可是,時間一長,大槐樹村裡因為有寧家的作坊緣故,大傢伙的日子都好過起來。
既然口袋裡有錢了,自然是不可能就任由自家的熊孩子還滿村的鬧騰,全都交錢塞到了寧氏族學裡去。
且不說是不是要去考科舉,當大官。
就算是讓孩子識點字,會數數也行,那樣的話,就不用怕拿著錢去鎮上買東西,被人騙了都不知道。
這樣一來,寧氏族學裡的學生暴漲,先生卻只有陳文何這麼一位。
所以,沒有辦法,寧有智把這個事情告訴寧芃芃後,寧芃芃便讓人去網羅幾名大家,去大槐樹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