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下來吧”潘絕沿著臺階一腳蹬上廣場,扭頭對韓紗說著。
望眼不遠處的殿宇…每當這時潘絕身體裡流淌的炎黃血液總會開始沸騰,他認真的說道“小紗,咱們玩歸玩,但既然來了還是要先去祭拜祖先!”
韓紗滿臉謙恭地點了點頭,道“恩,那是自然。我們先去三神殿吧。”
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潘絕拉著韓紗的手疾步向目的地走去。約莫半刻功夫,宏偉的建築近在眼前。
低頭是一列寬約三十丈的白色階梯,踏過九十九級臺階之後是一處大概十五畝的方形平臺,平臺中央安置著一座青銅巨鼎,兩側鼎耳旁對應的竟是兩條匍匐著的紫金神龍,龍首各做出俯視鼎口的樣子,神態平和正氣。
在神龍背後則又是三列階梯,分別通向祠廟正門與兩扇旁門;當潘絕拉著韓紗恭恭敬敬地步上最後一道臺階時撲面而來的是一股源遠流長的浩瀚與莊嚴。只見正門上方的額枋以鏤刻的方式鋪滿了形態各異的火鳳凰,一塊豎狀的石制堂匾懸於額枋中部,上面用金文字型漆寫著“三神殿”三個大字,堂匾的四周被雕成火焰的紋樣正好與鳳凰圖交相輝映。
由於潘絕二人晚來的緣故,入夜的“三神殿”已是殿門閉合,加之百姓幾乎都在廣場上觀賞表演,眼前大殿周圍倒也並無旁人的叨擾。
壯麗的“三神殿”下,潘絕兩人立於門前拍撫著衣衫的褶皺,待互相確認無誤之後才推開殿門跨過門檻…
“吱嘎——吱——”
驟然響起的開門聲令空無一人大殿內傳開了悠揚的迴音。
進入殿內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靜謐安詳,因為是夜晚的關係其間不算明亮,點點光苗播撒在黑得宛如星空般的殿頂上,絲絲光線落向下方三座高逾十丈的石像,可兩者之間似乎又隔著一層霧靄,不過也正是如此才使得光線變幻成了光暈近乎完全地照亮了石像的每一寸身軀。
三座石像,中間的一座人首蛇身,散發披肩,手執矩尺;右邊的一座牛首人身,目光如炬,手捻藥草;左邊的一座頭戴旒冕,儀表威嚴,手持寶劍。他們分別是人皇伏羲,炎帝神農和黃帝軒轅!
有關他們的一切,除了遍佈藍雨大陸上大大小小的祠堂之外,還有的就是那一部部膾炙人口的傳說。
上古時期,神州大地各個部落族群穴居野處過著茹毛飲血的日子,人皇伏羲循天象觀星辰,創造了八卦、曆法;定婚俗,結束了原始群婚狀態;教以漁,令人們的生活發生質的變化……他的豐功偉績使他被人們尊為各族共主,後世更是被稱為人類史上的“人文始祖”。
繼伏羲之後,各族紛爭,其中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發生了阪泉之戰,幾番下來炎帝被黃帝戰敗,自此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合併組成華夏族,再其後華夏族在黃帝率領下征討九黎展開涿鹿之戰並殺死其首領蚩尤,從那開始華夏族逐步一統神州大地,而炎帝和黃帝也被後人尊為“華夏始祖”。
時至今日傳承下來的華夏族一脈仍然是藍雨大陸上人數最多的民族,在大陸的任何一角幾乎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是當之無愧的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殿內,潘絕和韓紗面對著三位祖先的石像,內心可謂尊崇萬分。這三尊石像,每一尊凝聚的乃是華夏族萬千子民的心血汗水;每一尊傳遞的都是華夏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教化。矩尺代表著規矩、法則,意為國法禮數,藥草代表著蒼生、安康,意為國泰民安,寶劍代表著正義、武力,意為國家統一……
於三尊巍峨神聖的石像上,兩人彷彿看到了華夏民族在歷史長河中的一張張縮影正不斷地輪播。此情此感的觸動下,身體裡熊熊燃燒的炎黃血脈升騰的愈發旺盛。此時沒有什麼比行動更有說服力,標準的三跪九叩大禮是潘絕和韓紗對華夏祖先表達虔誠敬意的最好方式!
柔和的光芒如同祖先的護佑悄悄地照耀在潘絕二人的腦後。在“三神殿”裡,這樣的景象一天會有成百上千次的出現。華夏民族以禮待人、以禮立法、以禮治國。數以億計的華夏人學禮懂禮傳禮。因為心中有禮,潘絕二人知道來了祠堂第一件事兒就是祭拜祖先;因為心中有禮,華夏人明是非辨黑白,懷系天下蒼生;因為心中有禮,華夏人自強不息,抵抗侵略,更提有‘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的歃血長歌!
……
良久,二人回到平臺之上,當手扶欄杆雙眸俯瞰過廣場上的一切時,潘絕的精神閃過一陣恍惚,視角的不同帶來的是體驗的不同。在這個角度下,視覺的衝擊無疑更加強烈,沉穩如他心裡還是不禁生出豪情萬丈,一種叫做驕傲的情緒在他神采奕奕的眼睛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雙拳緊攥,一聲長嘯劃破天際
“我是華!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