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趙光義已然從老臣趙普離世悲痛中逐漸釋然。
此刻,他正在審閱御林禁軍總指揮使石保興差人發來的行軍奏章、光州府尹呂尚揚及太子趙元僖奏書等!
看罷,趙光義心情很是愉悅。在眾臣們期待目光中,終是緩緩開口:
“諸位愛卿,石都尉差人來報:虎賁大軍已順利到達光州,正在配合太子及光州大小官員善後、重建等工作。不日就會護衛太子返京!”
“好,好啊…!”
朝堂中有大臣隨聲附和著!
“還有,呂尚揚奏章請求處罰,說是自己監察不力,養虎為患,以至光州地界匪患如此勢大與猖獗;
還有節度使韓雲飛,同樣自責監管失察,致使軍營中人叛亂後,假借他的名號截殺太子殿下!
他們自知罪無可恕,現均各自散盡家財而用於善後撫卹;其二人也是自入監牢,臨時於其中戴罪辦公,等待朝廷降罪和派人接管他們公務!
諸位愛卿,你們怎麼看?”
趙光義話音剛落,朝堂中頓時亂成一鍋粥。
有說必須嚴懲治罪的;有主張施仁政從輕發落的;也有建議暫緩追責問罪,待太子安然回返帝都後,再秋後算賬,追究各司各職罪責…!
一干眾大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爭的是面紅脖子粗,吵的不亦樂乎而不可開交!
“諸位愛卿,靜一靜,都靜一靜,聽聽太子是怎麼說的,諸位再定奪吧…!”
眼見朝堂中王公大臣們,爭吵的是唇槍舌劍誰也不讓誰,其激烈程度,就差擼起衣袖進行貼身肉搏戰了!
聽得看的趙光義是頭大如鬥、心煩意亂的,忙開口大聲制止!
皇帝洪亮嗓音響起,果然有效,朝堂中頓時安靜沉寂起來;
“哎,真好,終於清靜了…!”
趙光義暗自腹誹著,繼續道:
“太子上疏說,塞翁失馬焉知禍福,歷經烏龍嶺一劫,他看到一個嚴重威脅大宋江山社稷的潛在社會問題。那就是:
在民間,民風太過剽悍,重武輕文;特別是鐵器等武器,在民間太過數量龐大而氾濫了。
這也應是此番造成光州匪人膽敢以下犯上重要原因之一!試問、這些匪人如果手中沒有兵器,他們還敢如此膽大妄為嗎?
如今我大宋兵強馬,富裕昌盛,百姓們安居樂業;百姓手中擁有那些武器又有何用途?不是潛在威脅存在嗎?”
太宗話音落下,這一次竟罕有的、絕大部分朝臣均點頭贊同太子的納諫,甚至還有大臣出列跪拜,稱頌太子是大智大略!
聽得太宗也是心情舒暢。歡喜之色溢於言表!
“回父皇,兒臣認為此舉,甚為不妥!”
卻在這時,三皇子趙元侃出列而跪班啟奏!
“噢~!不知吾兒有何高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