炷香時間後,手下兵士不知從何尋來數套平常百姓服飾,王兆君又親選了數名武功高強將士,與太子一起,換上百姓便服後,策馬直奔南陽郡。
“先生晦跡臥山林,三顧那逢聖主尋,魚到南陽方行水,龍飛天漢便為霖…。”
一行眾人風塵僕僕飛馳至半途,趙元僖忽聞路旁白水河中,傳來略顯滄桑的賦音。
好奇駐馬望去,卻見一葉精緻畫舫,正由遠及近駛來。賦歌之人,卻是一名粗布糙衣中年舵漢。
“果然名不虛傳呀!區區一介莽夫,竟也懂得賦詩吟曲。這號稱天下第一詩都的南陽郡,倒也盡非浪得虛名…。”
趙元僖正猶自感慨著,畫舫之內忽又傳出縷縷琴音。
頓時:婉轉悠揚而如訴如泣琴音瀰漫散開,惹人流連忘返而陶醉痴迷。
一曲琴音終了,畫舫也恰好經過趙元僖面前。
陶醉於琴音境中的趙元僖如夢初醒般忙道:
“船家且慢些行,在下適才聽聞舫中人所撫琴音,實如天籟仙音妙不可言也!
相遇即是偶緣。在下斗膽冒請舫中人再撫琴一曲!
在下必不會叫琴主人自行辛苦。
尋常金銀太過俗穢,有辱這曠世琴音,而在下恰好攜有一塊家傳古玉,我想此靈物,斷不會有辱這絕妙曲音吧?”
言罷,趙元僖也不管舫中人應否,不由分說將腰間佩玉丟擲。
他的舉動令那舵夫明顯一怔,但還是接過玉佩入得舫內請示。
不多時,他卻面帶詫意步出,揚手將玉佩拋還,拱手朗聲道:
“這位公子,我家小姐說了,此玉乃公子護身符,且不可隨意離身!
即為有緣人,便為公子撫上一曲,望公子一路順風,逢凶化吉。”
說話間,舫內妙絕琴音果然再度響起。
此番,卻是跌宕起伏而慷慨激昂。
聽著聽看,趙元僖臉色不由大變:
“這不是[十面埋伏]嗎?”
然而,畫舫此時卻已遠去,漸漸消失於河道中。
“誒!可惜了,我本以為、此等美玉可博舵中美人一顧,卻不想功虧一簣呀!罷了,趕路要緊!”
自嘲笑罷,趙元僖復又策馬先行…。
此時南陽郡府內,府尹張知白正在認真批閱公文,忽有府役來報:府外有一行喬裝人求見,說完便遞上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