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滬海牌轎車在中國汽車歷史上可是大名鼎鼎,滬海汽車廠1963年由原本的鳳凰牌轎車改名為滬海牌轎車,並在當年透過國家一機部技術鑑定,批准定型。
1975年滬海牌轎車形成年產5000輛的生產能力,當時這種車型是各地市級領導及接待外賓的專用車輛。從“滬海牌”轎車投產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滬海是全國普通轎車的唯一生產基地,“滬海牌”轎車也是中國普通公務車和國賓接待的主力車型。
曾經滬海牌轎車是整個滬海的驕傲,但到九十年代初期,隨著德國大眾公司的進入內地市場和滬海汽車廠進行合資後,滬海汽車廠就停止了滬海牌轎車的生產,轉而全面生產大眾汽車,從而拉開了中國汽車行業新的一幕。
在之後的三十年中,中國汽車行業因為各進口品牌的陸續進入進入了一個飛躍的時代,但滬海牌轎車的消失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在後世,許多年輕人可能連這個品牌的轎車都沒聽說過,可在這個時代,一輛滬海牌轎車在普通人眼裡卻是標準的高檔轎車代名詞,相比拉達這種車型,滬海牌轎車更為人們所認可。
見了面,宋援朝和李大琪就是一個擁抱,兄弟兩人自去年夏天在羊城分手後就再也沒見過,一晃就是快一年了。
看著他們親熱的場面,在一旁的張建國站在那邊笑眯眯的,現在的張建國可了不得,一年的時間下來,張建國的車隊規模迅猛擴張,現在他的車隊擁有大小型各式車三十多輛,這樣規模的車隊就算是和一些大型國企車隊相比也毫不遜色。
目前車隊的經營十分良好,運輸業務量不斷上升。現在騰飛廠那邊的空地已經無法滿足車隊的經營需求了,在上個月的時候車隊出資在騰飛廠附近弄了一塊地作為車隊新的辦公地點,這塊的面積可不小,比騰飛廠的廠房還大,除了停車外還建了幾個倉庫作為週轉使用。
張建國自己都沒想到自己一個普通的司機會有今天這樣的風光,原本張建國只是個普通司機,只想在單位好好上班,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出車時順手撈點外快補貼一下家用,這樣的工作安安穩穩,幹到退休時子女也長大成人了,然後安心在家養老如此渡過一生。
但因為一件事的發生卻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丟了司機崗位被領導穿小鞋下放車間,實在咽不下這口氣的張建國在宋援朝的鼓勵和支援下做出了停薪留職的決定,從而走向了和另一個世界完全不一樣的路。
現在的張建國早就不是當年作為小車班司機的張建國了,隨著車隊的飛速發展,張建國張總在滬海運輸行業的名氣可是不小,而且他的車隊除了自有的車輛外還接受了不少私人運輸車輛的掛靠,從這點來說如果業務需要張建國一個招呼拉出上百輛車的運輸規模也不在話下。
車隊的經營不斷發展,同樣也給張建國帶來了巨大經濟利益。
去年到現在一年不到的時間,張建國在車隊的工資和獎金加起來就超過了二萬,這還僅僅只是工資和獎金而已,如果算上張建國在車隊的承包獎和分紅,這個數字後面起碼加一個零以上,這樣的收入別說現在了,就算是二十年後也是妥妥的高薪。
除去張建國的車隊外,孫霞在麥陽路的生意也很是火紅。
現在的麥陽路相比去年的時候更熱鬧了,所有的店鋪全部租空不算,就連這條路人行道僅存的空處也搭起了幾個臨時鋪位,短短的麥陽路從南到北每天都是慕名而來的顧客,望過去人山人海,火爆的不行。
孫霞的鋪位是其中位置最好的幾個之一,再加上張勇和李大琪的照顧,孫霞的生意不好才怪了。
何況孫霞也不是笨人,在街道工廠這些年她早就歷練出來了,和人打交道很有一套,而且做服裝買賣也不是太難的事,無非就是進貨、接待、銷售等幾個環節而已。
一個月下來孫霞就乾的有模有樣,現在都快一年了,孫霞早就成了老手,在麥陽路每天從早忙到晚,還僱了兩個人幫忙。
相比張建國,孫霞賺的一點都不比他少,甚至有時候還比張建國賺的還多呢。隨著日子的越來越好過,雖然每天忙忙碌碌辛苦的很,可張建國兩口子卻是樂在其中,同時對宋援朝、李大琪和張勇他們從心裡頭感激。
羅陽是頭一回來滬海,李大琪和張建國都沒見過他,宋援朝當即為他們做了介紹。
當得知羅陽是宋援朝的同學後,張建國很是熱情地和他握了握手,至於李大琪表面上同樣熱情,可目光中卻在仔細打量著羅陽,雖然他沒見過羅陽,卻知道羅陽這個人,何況他妹妹李曉芸和羅陽之間又是那種說不明白的關係,見到羅陽這次和宋援朝和李曉芸一起來滬海,不由得用審視的目光觀察這個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