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副廠長平日裡負責的只是後勤工作,根本不可能給接手三廠的林宇航帶來什麼威脅,工會主席就更不用說了,這個位置在企業就是養老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合併進行的很是順利。
名義上的合併完成後,林宇航第二天就去了三廠上班。他把八廠的日常工作基本交給了副廠長等人,從八廠帶了兩個人就去三廠上任了。
這兩個人一個是原本一車間的主任,帶過去是臨時負責三廠生產工作的,如果沒有意外的話這位主任是接替劉新紅副廠長的職位。
至於另一個人是供銷科的老呂,作為林宇航的左膀右臂,他去三廠坐班怎麼可能不帶老呂呢?三廠和八廠合併後根本不需要兩個廠各自保留原來的供銷科,為此林宇航決定兩廠的供銷科合併為一,由老呂擔任合併後的供銷科科長,至於三廠原來的供銷科長也就是黃寶貴的那位徒弟擔任老呂的副手,並且辦公地點直接由三廠調任至八廠那邊上班。
對於這個調整林宇航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原三廠的供銷科長雖然現在成了副科長,但實際行政級別並沒有改變,再加上黃寶貴的面子,林宇航也不便與改變他的工作崗位。
考慮到三廠剛剛接手,整個三廠上下都是原來的老人,為了工作的順利推行必要的調整還是需要的,讓老呂以正科長的身份在三廠坐鎮,把原三廠的供銷科長調至八廠上班,這也是避免萬一政令不通,同時也用這種方式考驗一下原三廠供銷科長的態度和想法。
目前三廠和八廠的牌子還暫時保留著,以兩家廠為基礎新成立了一家公司,這家公司作為合併後的主體。
從這點來講,林宇航已經不再是之前的廠長了,應該稱呼他為總經理才是。但對目前而言,“總經理”這個名詞還是比較新鮮的,再加上兩家廠子雖然已經合併,可在兩家廠子的幹部職工眼裡依舊是原來的模樣,對於林宇航的稱呼依舊沒變,許多人還是稱呼他為廠長。
在林宇航心裡,目前的狀態僅僅只是暫時的,等到過上幾年這個公司還會進一步進行改變。到那時候,就沒有之前的三廠和八廠區別了,有的都是同一家公司的名稱,而對於兩家廠未來的發展,林宇航也有了一定的想法。
三廠合併後,原來的債務全部轉移到新成立的公司,再加上上級部門原來有所承諾,雖然這個承諾因為年底的即將到來不會馬上兌現,可問題在於林宇航現在不缺錢,幾個月下來八廠的發展極為迅猛,在人參蜂皇漿這個產品上八廠已經賺得不要不要了,說句發了橫財一點都不為過,在外人看來的鉅額損失如今對於財大氣粗的公司而言完全可以獨立承受。
可就算這樣,好處也不可能放棄,林宇航又不傻,擺著的好處不拿是不可能的。不過他同時也體諒到了上級部門的難處,適當地和上級領導溝通了一下,原本談好的資金問題變通改變了下,轉為一部分資金,一部分政策和土地的扶持,用這種方式為新成立的公司未來打好基礎。
隨著合併的完成,在八廠的輸血狀態下三廠算是緩過了一口氣,此外林宇航提前預定的裝置很快就會到位,等到位後新來的裝置會直接安裝在三廠的車間裡,從而增加公司在人參蜂皇漿產品上的生產。
等到裝置安裝投產後,原本的產品至少翻上幾番,這樣就基本可以滿足原本八廠供不應求的狀況。當然這是後話了,要正式投產起碼要明年年初才行,而現在三廠問題最大的不僅是之前的損失,還有停滯的生產和黃寶貴當初雄心勃勃決定策略的後遺症。
合併之後,三廠有了資金支援,恢復原來的生產已經沒有問題。
這些日子三廠的正常生產開始逐步恢復,產品是那些原本三廠的老產品,雖然這些產品的銷售程度有限,利潤不高,可作為傳統產品再加上三廠原本的銷售渠道,銷售狀況還是比較穩定的。
老產品的恢復生產至少可以維持三廠的日常運營,但要想彌補之前的損失自然是辦不到的。眼下三廠的倉庫裡堆滿了無數的貨物和許多還沒來得及拆開的暖杯包裝,這些東西佔了三廠損失的大部分,同時這個損失要想按照原本投入收回沒任何可能。
之前江國勳他們對這些產品無法處理,因為是巨大的投入就算打折處理也很難。再加上暖杯包裝已經無法在原有渠道中銷售,江國勳也不是黃寶貴,缺少黃寶貴破釜沉舟的魄力,面對這個問題上也有些瞻前顧後。
但林宇航就沒這個顧慮了,他到了三廠第一天就開了廠辦會,宣佈了一項決定,那就是大幅度降價儘快處理這批產品。
既然按照原價的八折、七折都賣不出去,那麼索性五折甚至四折出售,只要價格賣的夠低,不怕沒人買。
此外透過人參蜂皇漿的產品旺銷,林宇航手裡的銷售渠道早就不限於原本醫藥方面的渠道了,百貨、供銷網路甚至包括個體私人網路他都有,透過這些關係推廣,再給予對方只要拿一部分這些產品就優先供給人參蜂皇漿的承諾,處理掉這些產品不算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