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何偉性格沉穩,老三何驍較比哥哥更外向些,不過無論是老二還是老三都是不錯的年輕人,身上沒有那種不好的社會習氣,何家的家教很好。
而且他們兩個雖然正直卻也不是懂世故,畢竟當過知青的人對於社會早就有過接觸,人情世故也知道一二。
“呵呵,我聽你們爸說你們打算去幹個體戶?”宋援朝看著他們笑問:“一個要去做小買賣,還有一個要去收廢品?”
這話一出讓何偉何驍兄弟有些尷尬,不過他們還是點了點頭。
“能和我說說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宋援朝把目光投向了何偉問。
何偉遲疑下就說了起來,他告訴宋援朝自從一分廠回家後兄弟兩個就沒了工作,每天無所事事浪費時間,這樣下去吃家裡喝家裡總不是個事,而且他們都是大人了,更不可能一輩子靠父母吧?
兩人商量了下,覺得要給自己找一條路,這樣下去不行。這兩年回城的知青成為社會青年的不少,許多人沒有工作。而且這兩年的改革開放逐漸深入,社會上幹個體的人也多了起來,有些沒工作的人就幹起了個體,其中有些還乾的不錯,雖說名聲提起來不好聽,可這錢卻是實實在在掙到了。
燃文
既然人家能幹,他們也能幹。都是人,都是一個鼻子一張嘴,有手有腳的人。吃苦不怕,天天在家無所事事才難受。況且他們也想為家裡減輕負擔,讓父母為他們放心。
就這樣何偉琢磨著要做點小買賣,而何驍更有了收廢品的想法。不過這都是在考慮之中,還沒來得及付諸實施呢。
“你打算做什麼小買賣?”宋援朝問。
何偉回答道:“針頭線腦或者服裝什麼的,現在做這些的比較多。我打聽過了,南方的這些東西便宜又好賣,跑一趟運回來找個地方支個攤什麼的。”
宋援朝微微點頭,何偉的想法和初做個體的那些人想法差不多,這種想法不能不說不對,但是成功的機率只能說一半對一半。
先不說一個人從金陵到南方路途遙遠,去了南方能不能找到好的貨源也是一個問題。而且人生地不熟,現在外面三教九流人太多了,受騙上當的可能性不是沒有,再加上這一路上小偷小摸的可也不少,一旦稍一疏忽身上的錢給摸走了可就血本無歸了。
此外,就算這一切都解決了,順利抵達,可還要擔心回來一路上,就算安全回來,可進的那些貨好銷那些不好銷你能絕對保證麼?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這行的人要對市場有準確的把握是不容易的,弄不好把所有的錢買了一堆不好銷的貨回來卻賣不出去,這不就欲哭無淚了麼?
這樣做買賣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了,尤其是剛剛入行的新手,真的能第一次就能賺到錢的簡直鳳毛麟角,除了最初也就是宋援朝幫羅陽剛開始搞服裝的那會,或者有個老行家帶著,又或者運氣實在是太好瞎貓碰上死耗子這些情況,第一次搞能不虧本就很不錯了。
而且做買賣要有本錢,何家只是普通家庭,家裡五個孩子中兩兄弟沒工作,大姐是臨時工,一個小妹還沒分配,何茂勇的老婆又提前退了休,生活並不寬裕。
何偉要去南方進貨這路費和本錢就是一個難題,他從來搞這些?去借麼?又問誰借呢?這筆錢可不是小數,如果達不到一定的進貨量說不定來回折騰半天成本摺進去都不夠。
反而是何驍的想法卻讓宋援朝眼睛一亮,何驍和哥哥何偉一樣也打算幹些事,不過他不看好這樣做法,畢竟現在投機倒把的罪名還有,萬一被抓到可就血本無歸了。
何驍的腦子靈活,他看中了收廢品的行當。他覺得收廢品雖然聽起來不怎麼樣,而且這個職業也讓人嫌棄。可問題在於收廢品還真能賺到錢,前些時候何驍丟了工作白天沒事在外面晃悠,巧合認識了一個收廢品的大爺,兩人也許是投緣吧,接觸了幾回這個大爺做事也沒瞞著何驍,再加上何驍人機靈又善於琢磨,很快發現了其實收廢品這行不少賺錢。
錢賺的不少,而且本錢也不需要多,走街串巷收購來的廢品轉手賣給廢品站就有不少利潤。再加上收廢品和做其他買賣不一樣,沒人會注意到這個行當,相對安全性也高不少。
就這樣何驍琢磨起了收廢品的行當,越琢磨越覺得這行大有可為。正當他打算摩拳擦掌衝進收廢品大業,做一個新時代的“破爛王”的時候,何茂勇突然就帶回了好訊息,面對能回一分廠的誘惑,何驍暫時把收廢品的念頭放了放,和哥哥何偉一起來到了宋援朝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