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秦正國在電話那頭眉飛色舞,宋援朝也不由得想起了遠在燕京的林燕和林燕肚子裡的孩子。
為人父母就是這樣,這種感覺在前世宋援朝從來沒有過,而現在一想到林燕和即將出生的孩子,宋援朝的心裡就充滿了甜蜜,如果不是因為實在走不開,現在的交通條件也無法讓宋援朝方便來回於燕京和金陵,要不然他恨不得和秦正國一樣每週都回去探望一下。
說了好一會兒孩子的事,又聊了幾句關於盛華公司的工作情況,宋援朝這才問起了正事。
“塑膠廠?”秦正國聽宋援朝要找一家合適的塑膠廠訂製產品,在電話那邊先是一愣,接著就道:“我們園區倒是有兩家,還是我從香江那邊引進過來的,現在我們廠的一些產品外包裝採用的就是他們生產的,不過食品類的我不知道能不能做,畢竟我沒接觸過這些。這樣吧,你把你的要求和細節先告訴我,我去給你問問。”
宋援朝笑著答應一聲,告訴他等會自己會給他發個傳真過去,另外讓秦正國去問的時候必須問清楚產品質量和價格,如果合適這個訂單可不小,千萬得上心。
秦正國笑罵這還用得著說,宋大老闆交代的事他能不賣力幹?叫宋援朝儘管放心,他辦事什麼時候出過岔子。
說完後,宋援朝就先掛了電話,隨後重新畫了一張圖,然後再在圖上寫明對材質和容量的大小等資料,接著就把傳真給發了過去。
弄完這些後,宋援朝拿出展林紅給他的配方仔細琢磨,盤算著接下來的工作準備。
現在隨著銷售局面的開啟,一分廠的效益明顯開始好轉,而且這些天天氣也越來越熱,天熱同時也帶動了飲料的旺銷,使得一分廠的生產已經有些滿足不了銷售需求了。
這幾天一分廠就會開始三班倒,把產生提升到最大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可這樣的做法並不能完全改變產能限制的困局,要想真正徹底改變這個情況,上馬新的生產性勢在必行。
但問題在於一條新的生產線要上馬不是那麼容易的,從生產線的確定和採購再到運輸、安裝、除錯和正式投產,其中沒有半年以上的時間根本不可能。
現在馬上就是八月份了,半年下來黃花菜都涼了,想要擴大生產最快也是明年的事。
何況一條生產線的採購價格不低,雖然一分廠目前銷售好轉,效益逐步上升,已漸漸脫離了之前的困境,但由於時間太短一分廠的賬面上錢其實並不多,除去銷售公司那邊的利潤外,一分廠現在整個賬面上去掉必要的支出和擴大生產後的成本投入等等只有不到十萬元,而且這個錢數里很大一部分是宋援朝從總廠那邊弄來的提前預支資金。
畢竟時間太短,效益的體現還沒這麼快,如果等到年底的話就不一樣了,按照宋援朝的計算,到年底如果一直維持這樣的增長,一分廠的賬面資金或許會突破三十萬的大關,有了這筆錢就是做許多之前想做卻做不到的事了。
三十萬,對於一分廠來說是前所未有的資金結餘,這還不包括宋援朝在銷售公司那邊的截留利潤,兩者相加恐怕得超過五十萬之巨。
這筆錢看起來不少,可在宋援朝眼裡卻算不了什麼,甚至在他看來還遠不滿足。
如果一分廠是宋援朝的私人企業,那麼宋援朝能做的事就太多了,可惜一分廠是南都的下屬企業,是國企,宋援朝雖然是主管一分廠,卻在許多事上未免束手束腳,明明知道有更好更直接的辦法因為企業性質不能用,只能用這種比較保守的方式來慢慢改變。
在這樣的改變下,宋援朝同時也有些心急,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正是國內的飲料行業引來高速發展的良好時機,1985年後,因為物價的調整,飲料市場產生了一次爆發式地增長,全國各地的飲料品牌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各種風靡一時的飲料出現在市場,從而拉開了飲料市場化競爭的序幕。
這個情況一直持續到九十年代初,其中最著名的除了前面提到過的北冰洋等老品牌外,還有強勢崛起的“東方魔水”了。
宋援朝對此很清楚,別看一分廠現在有好轉,而且似乎脫離了之前的困境,可如果依舊按部就班,或者對現在的成績沾沾自喜的話,那麼當大浪到來的時候,一分廠這樣小規模的飲料廠被徹底淘汰是註定的結局。
如果想繼續生存下去,一分廠必須不斷擴大,趁著機會到來之前做好一切準備,從金陵當地走出去,面向整個全國市場甚至國外市場,才有和未來那些飲料巨頭一較高下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