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你們少喝點,援朝下午還有課呢。”一旁的林燕怕林宇航喝多了,輕聲提醒了一句。
林宇航點點頭表示知道了,放下酒杯繼續問:“援朝,你剛才說三點,這是第一點,其他兩點是什麼?”
“第二點是企業的負擔問題。”宋援朝放下酒杯說道:“隨著時間的推移,目前的企業或者說所有企業的負擔都很重。其他的暫且不說,就說你們八廠吧,剛才您也說了八廠的在職職工是133人,其中辦公室和管理人員接近50人,車間一線職工才80多人。”
“除了這些人外,還有500多人的退休職工,也就是說80人幹活所創造的產值和利潤要養活足足630多人,換算下來一個人要養八個人包括自己在內,這樣的企業負擔能不重麼?”
“是呀,這些日子這些壓在肩膀上簡直和山一樣重。在職職工和退休工人的工資一個月支出就要近三萬元,還有報銷的醫藥費等等,這些加起來都超過四萬了。你知道現在廠子的賬面上才多少錢?八萬六千一百五十八元四毛四!這些錢還包括我前些日子跑下來的貸款,如果不是這些天我逼著供銷科那邊收回了部分應收賬款,恐怕連這個半數都沒了。”
林宇航搖頭嘆道,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當了這個家才清楚這家不是好當的。整個八廠除去生產所需的成本支出,僅僅職工和退休職工的工資支出就是一筆驚人的數字,此外還有其他比如醫藥費等支出,如果無法扭轉局面,那麼繼續下去等到銀行裡的錢全花完了,別說扭虧為盈了,到時候連工資都發不出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其實相比八廠來說有些大型企業這樣的包袱更重。您想想,當年這些企業建立起來的時候都是什麼年代,五十年代吧?晚些的也要六十年代初期了。以八廠的歷史來說,八廠是1952年建成的,也是那一年正式掛牌的。52年到現在都多少年了?當年初進廠的小夥子都成了退休的老人,再加上近三十年的漫長歲月,期間陸續進廠和退休的職工可不在少數,這一來二去背上這樣的包袱也是自然的。”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包袱會越來重。相比建廠時的輕裝上陣,現在八廠卻不比以前了。就算是同等情況下的效益,在加上這樣的包袱前提下,能給廠子留下來的產值和利潤又有多少呢?”
宋援朝的話讓林宇航一時間無話可說,這筆賬很好算,小學生都能算得明白,林宇航如何會不清楚呢?這的確是困擾他的另一個問題,宋援朝可以說是一針見血點了出來。
“那麼第三呢?”既然說到這,林宇航索性詢問宋援朝第三個問題是什麼,反正都是麻煩,一次性說個徹底。
遞了支菸給林宇航,宋援朝自己點上,抽了口道:“第三點很簡單,就是產品問題。八廠是中藥廠,中藥廠生產的都是些什麼產品?無非就是藥劑之類,這些產品銷售渠道有限,基本都在醫院和藥房,但隨著西藥的使用範圍逐步增加,人們對西藥的接受程度更高,中藥產品的銷路自然不如從前。”
“二哥,我問您個問題,您多久沒喝過中藥了?”當這句話從宋援朝口中問出時,林宇航苦笑著搖了搖頭。
就算自己在春城軍區醫院養傷的時用的也全部都是西藥,中藥根本就沒用過。在他的記憶中關於中藥恐怕也就是咳嗽藥水了,除去這個外他還真想不起自己這些年喝過什麼中藥。
“西藥的見效快,使用便利,再加上從醫療角度來看,西藥在許多病上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而且醫護人員的培養中,西醫也遠比中醫佔很大便宜,一個西醫從讀書到畢業再到獨立看診,長則最多五六年,短的也不過兩三年時間。如果是赤腳醫生的話那麼這個要求就更低了,在培訓班裡培訓一段時間出來就是醫生了。”
“但中醫呢?中醫可不一樣。我們通常想到中醫第一印象是什麼?年紀大?頭髮白?甚至留著一大把鬍子的老醫生?是不是?”
“這話沒錯,老中醫老中醫,中醫不就都是這樣子麼?”一旁林燕插話道。
“沒錯!”宋援朝點頭:“中醫在人們的固定思維裡都是老的好,老的中醫才可靠。在實際中同樣也是如此,沒有多年的經驗中醫的培養遠比西醫更難,一個好的中醫要成長起來所需要的時間是西醫的數倍甚至更多,正因為這樣的原因,西進中退,從而導致中藥在使用和需求上遠不如西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