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屈你了……。”宋援朝拉著林燕的手有些愧疚道。
“沒事,這個決定是我自己做出來的,我不後悔,也談不上什麼委屈。”林燕微笑著說道,雖然她是這麼講,可宋援朝還是從她的眉目中看到了一絲落寞。
宋援朝明白林燕現在的心情,雖然辭職是林燕做出的決定,可真的突然就這麼走了,放在任何人心裡都是有些情緒低落的。不過林燕很快就恢復了正常,和宋援朝說笑了起來,聊起了接下來的一些安排,宋援朝見林燕這樣心裡也微微鬆了口氣,兩人聊著開車回了家。
接下來的日子裡,宋援朝繼續平常的工作和生活,林燕和李曉芸兩人辭職後很快在滬海成立一家廣告公司。
這家廣告公司是以香江方面的名義在滬海成立的,上級公司就是羅陽在香江的那家公司。
不過廣告公司的股權結構中,主要是林燕和李曉芸兩人,其中林燕佔了35%,李曉芸佔了40%,剩餘的股份歸羅陽在香江的公司和盛華分別持有,李曉芸作為廣告公司的董事長,林燕擔任這家公司的總經理。
成立廣告公司是羅陽的建議,畢竟目前國內民營企業的口子剛剛開放,私人成立電影公司現在非常困難,就連外資在國內影視上面的投資也有著諸多限制。
目前,燕京剛剛成立了一家民營電影公司,但是這家公司雖然成立,可根本就做不了任何事,因為“許可證”的緣故,民營電影公司根本不能自己拍片,要想拍片只能掛靠在各大國有影視廠下,用這種“曲線救國”的方式來達到目的。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許久,直到1995年的新的許可證暫行制度頒佈後才開了個口子,但這個口子很小,同樣有著諸多限制,等到1999年的《廣播電視管理條例》和2000年的《電視劇管理規定》先後出臺,這才開始默許民營資本真正進入影視業……。
羅陽本身就是行內人士,對於一些政策非常瞭解,也詢問過相關人員的操作問題。
眼下要進入內地影視業唯一的辦法就是和國營電影廠合作,以合作的模式進行影視製作。雖然目前羅陽和滬海電影製片廠的關係不錯,而且第一部合作的電影馬上就正式上映了,雙方也進行了後期合作的洽談。
但這樣的合作畢竟受制於人,在羅陽看來這樣的合作除了付出資本和坐等收益外並沒有什麼真正的利益,而且許多方面還要受制於國有電影廠,不利於自身發展。
在仔細研究了各項政策,同時請教了不少專業人士後,羅陽決定先以廣告公司的方式進入這行。
廣告公司可以擁有一部分的影視方面的製作、投放權利,雖然和真正的影視公司相差甚遠,可在一些基礎上卻是不變的。不得不說羅陽的這個想法是非常不錯的,也具有很大的操作性,借用廣告公司名義進行操作,同時培養自己的人才和班底,就這樣這家名叫“燕雲”的廣告公司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成立了。
公司的名字取自於林燕和李曉芸,這個名字也非常大氣。
公司成立後,財大氣粗地直接在滬海電影製片廠北邊買下了一幢小洋樓,作為公司辦公所用。
公司的職員部分是羅陽從香江公司那邊調至滬海又或者在香江招聘的專業人士,除此之外還從滬海電影製片廠挖了不少編外人員。
由於國有電影廠每年的經費和拍片計劃始終不飽和,導致國有電影製片廠有大量的專業人員閒置,每天上班根本無所事事,拿著固定的工資除了看看報紙喝喝茶外根本沒多少工作。
因為和滬海電影製片廠的良好合作開端,羅陽直接向他們提出了希望臨時聘用廠里人員的建議。
這個請求在經過廠裡幾位領導的商議後最終同意,但是提出了一個條件,那就是直接聘用是不允許的,可以用廣告公司和滬海電影製片廠合作的方式簽署一個商業合同,這樣就是單位和單位之間的商業合作模式而不是單位和個人的方式了。
雖然這樣的方式滬海電影製片廠利益佔了大頭,實際到個人手上的“勞務費用”少了許多,但這個建議羅陽還是接受了。
羅陽很清楚,別看滬海電影製片廠家大業大,可實際上日子並不好過,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影製片廠之一,滬海電影製片廠光職工幹部人數就是一個龐大的數字,每個月的開銷更是驚人。
此外上級的撥款和每年拍片的經費非常有限,廠子要養這麼多人很困難。透過這樣的方式合作減輕一些廠裡的資金負擔,同時也給平時沒事幹的職工們找點活賺點獎金(外快),是兩全其美的。
】
至於那些職工們就更不用擔心了,廣告公司這邊是按照需求挑人,只要去了按專案和工時結算,哪怕大頭給了廠裡,個人只拿了小頭,但這些報酬已經不少熱,如果活多,到手的錢甚至比一個月的工資還高,何樂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