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重歸黃金年代> 第六百六十九章 金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六十九章 金獎 (2 / 2)

宋援朝根本就沒想到鄭國元會出這麼一個主意,當他聽完後心裡實在是有些哭笑不得。

可仔細想想,鄭國元這個辦法雖然簡單卻非常有效,要知道後世所謂的產品獎項多如牛毛,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時候,社會上成立的林林種種各式各樣的協會、機構比比皆是。

這些協會、機構不幹別的事,每天只做一件事。

就是每天拿著電話本翻裡面的企業名冊,然後給對方打電話或者發傳真,告知對方的某某產品在評定中獲獎了,只需要付xxx元評定費,就能把獎狀獎盃給他們寄過去……。

這樣的騙局開始騙了不少人,一些企業接到訊息後欣喜若狂,二話不說就匯了款,從而拿錢換來一張印刷精美的獎狀或者獎盃(獎牌)。然後拿著這玩意大肆宣揚,市場效果居然不錯。

當然了,這種騙局開始還是很有效的,畢竟那時候大家對相關所謂的“協會”、“機構”還是比較信任,公信力也強。可時間久了,隨著獎狀獎盃獎牌的越發越多,這些玩意就成了爛大街的東西,當“榮耀”能拿金錢能夠換到的時候,榮耀就發生了質變,再也沒有人去信了。

而現在這種情況還沒發生,電視電臺上一些企業打出來的廣告裡所謂的市優、省優、部優可是實打實的,半點都不慘假。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司特公司的產品突然打出了什麼全美食品協會又或者泛太平洋飲料博覽會評定,甚至全球行業金獎的榮譽,再加上一定的媒體推廣和鼓吹,那麼其影響力就足夠。

越仔細琢磨,宋援朝覺得鄭國元提出的這個辦法還真是不錯,再說這個辦法的可行性也非常強。

像後世,自己給自己發個獎,起一個響亮的名字是非常平常的事,那個企業不這麼幹的?

去一些企業的榮譽室看看,那些放在漂亮玻璃櫃裡的獎盃獎牌中90%都是自己發的,剩餘的9%來歷不明,真正有含金量的連1%都不到。甚至有的企業更搞笑,所有的獎盃獎狀都是野雞貨,隨隨便便從義烏那邊買來的,要什麼款就有什麼款,要怎麼高大上就怎麼高大上。

當然現在還沒有這樣的情況發生,鄭國元可以說是實施了一個創舉,他自己恐怕都沒想到,自己的一個推廣市場的念頭居然成了某行的祖師爺,當十幾年後,各式各樣的榮譽鋪天蓋地,成了笑話的時候,回想當年自己給宋援朝提的建議,鄭國元就覺得著實可笑。

宋援朝考慮了下欣然同意了鄭國元的這個建議,而且既然要搞就不能單單搞飲料一款,索性把司特公司所有的產品全部弄上得了。

至於什麼獎項,這個也不難。

國外這樣的機構簡直多如牛毛,僅僅美國、歐洲那些西方國家許多所謂的民間協會大多數都是靠發獎生存下去的,這種事在國內是新鮮事物,但在國外卻不稀奇。

就拿鄭國元舉例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來說吧,當初中國參加這個博覽會居然拿到了一百多個各類金獎、銀獎,其數量之大,範圍之廣,獎項之多簡直無法想象。

反而是後世一直在傳說的砸酒瓶子拿金獎的故事實際上根本就不存在,因為根據當時的獲獎名冊,這個所謂得了金獎的白酒根本就不在名單上,這個故事說白了就是一種營銷手段,居然讓大多數人深信不疑。

阿q說過“和尚摸得老子摸不得?”

既然別人能做,宋援朝為什麼不能做呢?而且利用這個方式鼓舞民族自信心,擴大產品影響力,這也是一種好事啊!

宋援朝當即拍板就按鄭國元的辦法去做,馬上透過司特公司的外部渠道聯絡美國包括歐洲方面的一些民間協會,詢問弄一個獎狀(獎盃、獎牌)的費用大概是多少。

等“榮譽”搞到手後,在當地再找個記者,出點錢報紙上登個豆腐乾的新聞出來,然後再找國內的媒體朋友鼓吹鼓吹,宋援朝還就不信了,這樣的影響力難道還不比健力寶的低?

看著鄭國元興沖沖地離開,宋援朝心裡不由得感慨這個人才虧得弄到自己公司來了。

如果繼續讓鄭國元呆在泉林廠,等泉林廠慢慢壯大起來,說不定幾年後泉林廠還真會成為司特的強勁對手呢。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