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耀良也不是外人,給宋援朝做了個手勢讓他先忙,走到一旁熟門熟路地找出茶杯茶葉給自己泡了杯茶,等茶泡好,端著茶杯在宋援朝辦公桌對面的椅子坐下,宋援朝的電話也打完了。
“找我有事?”
“有點事,你先看看這個。”孫耀良把手裡的名單往面前一遞,宋援朝接了過去。
拿起看了一眼,是一份名單,名單上的人數不多,也就二十四人。
看著這份名單,宋援朝有些疑惑地向孫耀良投去詢問的目光,孫耀良也不繞圈子直截了當告訴他這是銷售公司剛剛整理出來的關於省級分公司報名名單。
“這人數有點少了呀,我記得你們八大業務部的人員加起來都要破百了,怎麼才這麼點人報名?”
“可不是麼。”孫耀良搖頭道:“我本來以為再怎麼著至少也有一半人吧,可現在四分之一的數字還不到,這樣的話銷售分公司的架子都搭不起來。”
宋援朝點點頭,沒說話,順手遞了支菸給孫耀良,繼續聽著他往下說。
孫耀良道:“剛才我想了想,雖然之前給他們開會都說過分公司的重要性和集團的決策,而且著重提了提去分公司的優勢和好處。不過我還是忽略了一點,那就是觀念的問題……。”
孫耀良伸手朝著腦袋指了指:“這個觀念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地方觀念,不少人不想離開自己家去外地,除了有些人自身家庭的原因,還有故土難離的考慮。在家千好萬好,出門在外千難萬難,這種顧慮恐怕不少。至於第二個就是他們本來在現在崗位上乾的好好的,如果去了外地就需要一切重頭再來,雖然有成功的可能,同樣也有失敗的可能,許多人怕承擔這個風險。”
孫耀良的話說的沒錯,現在還不是十幾二十年後,人才的流動性很強。如今大部分人一般都在自己所在的城市中工作、生活,就算因為工作必須的原因往往也就是出差而已,一去其他地方呆上好幾年,對於這樣的安排從心裡就有牴觸。
當然,也有許多人離開家鄉,去城裡或者外地打工的。就像這兩年城已經冒出了不少,去外面街頭逛一圈,往往能在熱鬧的地方看見有穿著不怎麼樣的農民工三三兩兩蹲坐在街邊,馬路牙子上擺著一個木牌子,上面寫著“油?”、“木工”等字樣。
至於在鵬城這樣的地方,外來的打工仔打工妹就更多了,可是別忘記這些人和有單位工作的人是不同的,他們這些人中絕大部分都是農村戶口,農村的條件差,收入低,為了改善生活,或者用這種方式闖一闖世界,從而改變自己的人生,這才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但銷售公司的人員卻是企業的職工,他們是有正常工作的,也是城市戶口,自然就沒那些打工仔打工妹的想法了。在這些人看來,既然現在的工作不錯,何必去外地呢?去了外地哪怕就算有好處,可同樣也有風險。無論是個人家庭原因,還是因為害怕對現在的工作、生活的改變,都會讓他們有這樣那樣的顧慮。
孫耀良提到的這種觀念要徹底改變是需要時間的,等過了十幾二十年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的思想改變,這樣的觀念才會得到扭轉,但現在卻又實實在在存在著。
“我之前有些想的簡單了,沒考慮到這點,這責任在我……。”孫耀良對宋援朝如此說道。
“這個問題你打算怎麼解決?馬上就要年底了,各省銷售分公司的人員必須儘快確定下來,這個事拖不得。”宋援朝神情嚴峻道。
“我明白,所以我才會過來和你說這個事。”孫耀良把手裡的煙點起,抽了兩口道:“我前面考慮過透過直接選派的方式抽調人員,但仔細一想還是否決了。因為這樣做雖然能解決目前的問題,可畢竟強扭的瓜不甜,這樣安排下去工作效果不好。”
“本來按照我的計劃,21個銷售分公司至少配備三到四個老人,一個經理,再加兩到三個業務人員,財務、出納和統計、辦公、行政這些崗位倒不是大問題,這些崗位可以在地方招聘,而且管理上也不難,未來會由銷售公司總部和集團資產管理部、行政部進行聯合管理,分公司方面只是日常工作安排,人員招聘後趁年底期間統一來總部培訓兩個月就能上崗。”
“但關鍵還是經理和業務人員的組成,我們是銷售公司,主要的工作任務也是以銷售為主。按照目前的報名人數,充其量也就是滿足一個銷售分公司經理人員的崗位需求,至於業務人員根本不足。”
“銷售工作和其他工作不一樣,需要一定的實際經驗和能力,不是新人馬上就能上手的。按照之前的配備是以老代新,至少保證一個分公司有足夠的成熟業務團隊,可現在這樣子……。”孫耀良苦笑了下,無奈地攤開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