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安倫點點頭表示理解,說道:“這個情況我也瞭解過的確是這樣的,但我想總有辦法解決,您說呢?”
宋援朝頓時笑了起來,應安倫說的沒錯,辦法也不是沒有,只是比較麻煩些。
其實和應安倫合作不是沒有好處的,畢竟從應安倫的講述中宋援朝也看到了商機和穩定的原輔料來源渠道。
現在國內還沒有達到全面市場經濟的程度,目前還是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
在這種情況下,制約企業發展的往往是原料計劃問題,哪怕司特公司這樣的合資企業也避免不了,雖然司特公司在一些程度上有政策優惠,而且比普通國企在原料方面的計劃份額更大,但相比司特公司的迅勐發展速度來看,卻依舊無法滿足。
其他的不用說,僅僅以泡麵為例吧。
泡麵的主要原料是麵粉和食用油,這是製作泡麵基礎的原料,可這兩類原料的計劃份額已經滿足不了司特公司的需求了,尤其是今年開始泡麵的銷量不斷上升,到上個月全國的泡麵銷量早就突破了去年全年的水平。
在這種情況下,批給司特公司的計劃內原料早就沒了,為了維持生產和滿足市場需求,司特公司只能高價在市場上購買計劃外的原料產品。
可要知道計劃外原料不僅價格高昂,同時來源往往也不是同一渠道和同一批產品,不同渠道來源和產地不同的原料會導致原料的品質差異,哪怕司特公司在品控上控制的再好也避免不了這樣的問題。
在來長安之前,公司品控部門就提出了這個問題,要求解決統一採購,控制原料品質以保證產品質量。
可這個問題討論了幾天都沒結果,因為這是根本就做不到的。
眼下只能在生產工藝上按照原料來源的不同和品質的不同進行不斷調整,可這樣做會造成生產量的下降和人力的浪費。
】
假如有一個長期穩定並價格適中的原料渠道,這對司特公司來說是一件好事,之前困擾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應安倫是做農產品的,美國的農業非常發達,小麥產品在本世紀初佔到了全球四分之一之強。
國內的小麥產量這幾年雖有大幅度的提升,可依舊無法滿足國內需求,很大部分要依靠進口。
中國小麥產量在之後的二三十年裡會不斷攀升,最終達到世界第一,可那都是後話了,至少現在美國的小麥產量遠超中國,排在全世界前列,僅次於印度。
“這個事您為什麼不和安妮提呢?畢竟您是她大哥呀。”宋援朝好奇地問了一句。
應安倫笑笑道:“生意就是生意,安妮是我的妹妹沒錯,可司特公司您才是董事長,難道不是麼?”
宋援朝頓時就樂了,應安倫的這個說法倒也沒錯,生意和私人關係分開,這的確是西方商界的通常做法。
而且應安倫也是一個極聰明的人,他很清楚自己妹妹雖然是司特公司大股東,可宋援朝才是司特公司真正的老闆,如果跳開宋援朝直接和應安妮說這個事雖然也有可能成功,但這樣的做法會讓宋援朝有所不快,而且這是一個長久的生意,一旦合作成功對雙方來說都有好處,何必退而求次呢?
直接和宋援朝談更合適些,同時也能借這個機會表示自己的立場,讓宋援朝打消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