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對手一個是健力寶,另一個就是可口可樂。
宋援朝至今還清晰的記得那天的情景,包括和可口可樂公司的代表簡短的交談。
在拿到全運會贊助之後,司特很快就推出了自己的可樂產品——非常可樂,藉著全運會,非常可樂橫空出世,用很短的時間內就在可樂市場上佔據了一席之地,雖然非常可樂目前的市場佔有率並沒有達到第一,卻是兩大可樂強勁的競爭對手,何況司特還有其他碳酸飲料產品和絕對優勢的飲用水產品,從整體來看,在國內飲料市場上,司特目前是最強大的。
面對這麼一個對手,可口可樂方面會視而不見麼?答桉當然是否定的,其實在宋援朝離開司特之前,可口可樂方面已經和司特有過接觸了,意圖透過併購的方式取代司特。
但宋援朝一口否決了對方極其有誘惑力的建議,甚至連可口可樂方面的代表都沒見,直接讓露絲把人給打發走了。
接著,可口可樂方面又試圖透過司特在美國的公司下手,可沒想到司特的核心業務都在國內,美國那邊僅僅只是一個架子而已,再加上司特美國公司的股權結構非常複雜,宋援朝在一開始就把這方面做的很好,非但透過好幾家離岸公司和盛華集團的本身交叉換股來控股司特,還特意設定了幾道“防火牆”以避免公司股權的問題。
在這樣的情況下,司特直接成了無處下嘴的烏龜,讓可口可樂方面無可奈何。不過宋援朝心裡很清楚,隨著可口可樂公司在國內市場上的高速發展,雙方激烈的“戰鬥”是無可避免的,不過再怎麼說,只要自己籬笆扎的緊,可口可樂也拿司特沒辦法。
誰想,現在可口可樂突然趁著南都改制的機會出手,擺出了一副要介入南都改制並且併購南都的架勢,宋援朝馬上就感覺到了濃濃的危機。
要知道南都可是擁有司特大部分股權的,在合資公司也就是司特成立的時候,確定的股權是司特佔49%,國資佔51%。
從實際上來說南都才是司特最大的股東,但因為當初合資時江大海和顧平的騷操作,使得上級部門對他們極為不滿,從而把原本屬於南都的股權重新做了調整,並且取消了由南都派駐董事長至司特的權利,直接改有相關部門管理股權和派駐董事長,這也是宋援朝後來會擔任司特董事長的原因之一。
目前這部分股權從歸屬上來說依舊屬於南都,一旦可口可樂併購了南都,那麼換而言之,南都就成了可口可樂旗下的企業了,同時可口可樂方面也能透過南都所掌握的股權直接進入司特的董事會,這樣一來導致的後果是極為嚴重的。
當然也有人會說,可口可樂在中國的公司不也是外資麼?如果這樣的話就成為外資控股南都?這不是和合資企業的股份比例要求政策背道而馳了?不過這個問題很好解釋,可口可樂在中國的公司實際上並不是純粹的外資,同樣是合資企業,可口可樂在企業內部的股份比例並沒有達到界限,實際上和司特公司外資所佔的比例是類同的,甚至還低些。
從這點來講,按照整體股權比例計算,就算可口可樂併購南都,最大的股權依舊在幾家國資手上,絲毫不影響政策限制,這和司特介入南都改制是完全不同的。
不過有一個問題,就是可口可樂雖然不控股,但實際的經營權是歸於可口可樂方面的,外資在企業中的話語權很大,這點同樣和司特類似。
一旦可口可樂拿下南都,那麼之前意圖併購南都的計劃就可以透過這個方式來實現。
宋援朝想象得出接下來可口可樂方面會採取的步驟和策略,等到那時候可口可樂方面直接就能以司特大股東的身份進入董事會,這點無論是商業還是在法理上根本無法阻攔,甚至連董事長的職務都有可能被可口可樂方面所直接替代。
等到那時候,司特就會面臨實際被可口可樂控制的局面,哪怕一時間無法形成直接控制,只要可口可樂的人在司特內部搞事,影響到司特的正常運營和決策,再加上司特方面到時候對可口可樂就沒了任何秘密可言,必然會造成內外混亂,司特到時候如何能經受得起這樣的波浪?
鄭國元說過,市場不進則退。等到司特內部產生隱患,又有了可口可樂方面的外部牽制,市場的節節敗退是顯而易見的,弄殘甚至弄死司特後,可口可樂方面就能理所當然地接受司特的“豐厚遺產”從而一舉成為國內佔有率最高的飲料公司。
深深抽了一支菸,宋援朝這時候哪裡還坐得住?
他絕對不允許可口可樂公司用這樣的手段把司特打敗,更不允許可口可樂併購南都的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