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重歸黃金年代> 第八百五十六章 南都改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百五十六章 南都改制 (2 / 2)

從煙盒裡取出一支菸,宋援朝連忙打著火幫林道遠點上,林道遠抽了口緩緩道:“這幾年南都的情況不太好,具體是什麼原因我想你比我更清楚……。”

宋援朝默默點頭,對於南都的情況宋援朝是很瞭解的,哪怕他這半年在美國也一直關注著。正如林道遠說的那樣,南都這幾年情況不太好,尤其是宋援朝離開南都之後,隨著江大海等幾個老南都的領導也陸續離開,新的領導接手了南都,雖然對南都做出了一定的改變,但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南都依舊不可避免地走了下坡路。

實際上,在宋援朝去南都當副廠長的時候,南都已經有這樣的苗頭了。只不過當初的南都作為金陵最大的食品企業,依舊擁有不小的市場,再加上多年雄厚的底子還在,表面上看起來依舊火紅,可實際上卻是隱患重重。

當年林道遠曾經問過宋援朝對南都的看法,宋援朝也直言不諱地說了自己的觀點。正是因為如此,才有後來一分廠脫離南都成立司特合資公司的發生。

這些年,南都的情況日漸越下,企業退休人員多負擔重、產品老三樣、內耗嚴重、市場日漸萎縮……更要命的是,隨著九十年代的到來,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導致整個社會上諸多企業三角債問題嚴重,這個問題已經開始漸漸爆發了,南都作為金陵的老牌國企,同樣深陷其中。

根據宋援朝所知,目前南都僅牽涉到三角債方面的金額就高達3700多萬,這個數額是非常驚人的。要知道南都去年一年的產品銷售額還不到3000萬,按照南都的12%左右產品毛利率來計算,全年的毛利僅350萬左右,但如果去掉企業正常支出,如裝置折舊、生產消耗、員工工資、退休工資、福利等一系列的開銷話,企業實際是虧損的。

可問題在於龐大的三角債債務拖累了南都,3700多萬的三角債就和一座大山一般壓得南都連氣都喘不過氣來。

一家企業的經營良好除了產品外主要看的是資金流的情況,哪怕你的產品市場上賣的再好,一旦資金流斷裂,這家企業也就危在旦夕了。更何況南都現在的產品多年未變,靠著老本吃了這麼多年,隨著目前市場上不斷有新的同類企業和新產品的出現,南都的情況越發糟糕。

林道遠搖頭道:“從前年開始,南都的資金就出問題了,這兩年市裡陸續撥了幾筆錢給南都,總金額已超過了3000萬,原本是打算讓南都用寫錢進行自救,無論是內部改制或者盤活企業自身都可以,再不濟先把債務給解決了,誰想這幾筆錢最終成了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去年年底,南都方面再一次向市裡彙報了資金和債務問題,希望市裡能再撥款1000萬給南都救急,這個報告打上來後,市裡幾位同志就吵翻了天,現在市裡同志都覺得現在的南都幾乎成了無底洞了,而且獅子大開口一次比一次要的多,這樣下去再多的資金注入也是無濟於事。”

抽了口煙,林道遠眉目中有些惱怒:“財政的錢也不是大風吹來的,這兩年各企業之間的債務問題非常嚴重,有些甚至已經影響到了企業正常經營了。省市兩級為了這個問題做了許多努力,可見效卻不怎麼樣,而且投入的資金總不見到實際的效果,相反越投入越多。”

“有些時候,政府託底也不可能是無限制的,就拿南都來舉例吧,前前後後已經投入不少錢了,再這樣投進去最終是什麼結果誰又能保證?所以這一次南都再向上級伸手,市裡實在是不看好南都能靠自己的能力解決這些問題,就有同志提出對南都的這種情況沒必要繼續託底,可以嘗試改制的建議。”

聽到這,宋援朝點頭表示理解,南都雖然是食品大廠,也是金陵的一塊招牌。但現在的南都已經成了扶不起的阿斗了,債務問題一直解決不了,企業經營又出了毛病,管理上的弊端一直重重,僅僅靠著上級部門的輸血存活,這樣根本就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

況且目前各企業三角債情況非常嚴重,依靠簡單的資金注入去解決問題,就成了水多加面、面多加水,從而導致越清越欠,越欠越多的結果。

等到明年,全國三角債規模達到了3000億之巨,已經直接影響到了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轉。南都就是牽涉三角債企業的之一,而且南都除去三角債外還有自身的諸多問題存在,靠著簡單地託底已經根本無法改變南都的局面了。

正因為這樣的原因,林道遠告訴宋援朝,市裡經過討論後覺得南都現在這樣的情況必須進行改制,但如何進行改制卻看法不同。有的認為對南都的管理層進行調整,從管理者下手對南都進行內部改制。也有的同志覺得國企的體制僵化是問題的根本原因,就算換幾個管理層恐怕也起不到好的效果,之前的做法不是沒試過,可結果卻依舊還是那樣,要改不如實實在在地改更來得利索。

因為看法的不同,市裡內部的意見不統一,最終把這個皮球直接踢到了省裡,讓省裡來拍板南都改制的方案。

由於林道遠當初在蘇省的工作原因,目前負責這個事的省裡同志特意徵詢了林道遠的意見,畢竟當年林道遠力排眾議把南都一分廠劃分出來作為合資企業試點,從而早就了現在的司特公司,而現在的司特公司已經成了金陵、蘇省乃至全國的著名食品飲料企業,其規模早就超過了南都,每年的產值和上繳稅收是南都的數十倍。

一分廠合資,也就是司特的成功可以說是林道遠在蘇省工作亮眼的一筆,因為尊重老領導,再加上考慮到老領導在企業改制上的高瞻遠目,省裡的同志就特意給林道遠打了這個電話。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