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慶紅離開南都後,小七在宋援朝的授意下直接把原本南都的供銷科做了大調整,取消了供銷科這個科室部門,把原本屬於供銷科的職權全部交由孫耀良的銷售公司負責。
當初宋援朝在一分廠成立銷售公司,其主要的目的就是把生產和銷售分開,透過銷售公司控制住銷售渠道。
如果沒有之後的司特合資,按照宋援朝的想法是銷售公司不僅獨立存在,並且逐步把南都的銷售權全部歸到銷售公司手上。至於採購一塊,也從原本的供銷體系中剝離,成立專門的採購部,整合全域性原料供應資源,從而達到大規模成批次採購以減少採購成本。
但後來宋援朝發現用銷售公司直接取代南都供銷科的方式有些難度,畢竟當時他僅僅只是南都的副廠長,根本沒有南都的決策權,所以他只能在一分廠推行這個政策,而在推行過程中,又被江大海和顧平盯上了這個事,為了摻沙子這兩位還準備把剛剛成立不久的銷售公司劃歸南都總廠管理,如果不是宋援朝強烈反對再加上當時的副書記古常軍的支援,說不定這個銷售公司就不歸宋援朝所管了。
正是因為如此,宋援朝才徹底對南都的管理層失望,從而有了把一分廠透過合資的方式脫離南都的想法。恰好那時候應安妮也有合作的意向,雙方一拍即合,再加上林道遠的推動,這才造就了現在的司特。
笑呵呵地和大家打著招呼,宋援朝這才在主位坐了下來。
小七主持會議,現在的南都會議不再和以前那樣空洞乏味,民營企業講究的是效率,這點在盛華,在司特都是這樣的,如今南都同樣也是。
先由各部門彙報目前的工作情況,包括一些改制方案實施後的具體進度。宋援朝認真聽著,並拿著筆記本進行記錄,在一些不是很瞭解的問題上他會插口問上幾句,做彙報的負責人當即把細節情況向宋援朝解釋,宋援朝聽完解釋後或表示贊同,或表示有所異議,然後提出自己的看法,讓眾人針對性地討論,最後拿出可行的方案。
在宋援朝的公司裡,會議上的東西都是實實在在的,除去一些大戰略的問題外,許多具體的工作問題直接提出,現場解決,這是宋朝援在管理一分廠的時候就確定下來的。
而且這個模式不僅是司特還是盛華,包括現在的南都都是如此,絕對不會在提出問題後拿不出解決方案,然後擱置以後再討論的情況發生。因為宋朝援很清楚,有些事一旦擱置放到以後,那麼很可能就沒以後了,而且這個例子絕對不能開,一開了養成這種不好的習慣,那麼這些就成了***,永遠都無法徹底解決。
這種工作模式,一開始南都這邊有些不習慣,但虧得宋朝援在拿下南都後就對南都的管理層進行了大調整,除去小七是從盛華那邊調過來的外,其餘管理層都是從司特那邊過來的,而且這些人中有很大部分也同樣是從當年南都出來的。
有了他們在,南都的許多情況根本瞞不住,如何解決問題也胸有成竹,再加上這些人的以身作則,其他南都的職工幹部逐漸也習慣了這種工作模式,一來二去,當習慣養成後,就感覺到這種模式高效率的好處了。
這個會從早上一直開到下午,中午飯是宋援朝讓人從食堂打來的,大家直接就在會議室墊的肚子。
吃完飯,
繼續還未完成的會議,等下午三點左右,這個會才開完,要說的都說了,要聊的也基本全聊了,除了幾個問題實在是無法現場解決,需要讓銷售公司和司特的研發部門協調外,其餘問題全部得到了落實。
等會議結束後,宋援朝宣佈散會,離開了會議室回到辦公室,捏了捏有些發脹的眉心,重新給自己泡了杯茶,坐下抽著煙休息會兒。
別看開會是坐著的,但作為董事長的宋援朝在會議中卻要耗費許多精力,因為他是拍板的老闆,不僅要聽取每個部門的彙報,還要思考彙報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並且和大家一起討論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案。
這樣一來,宋援朝就比其他人更辛苦些,從開始到結束,他根本就沒休息的時間,不像其他人在做完自己這塊工作的彙報後就能歇口氣。
從之前對南都改制的進展和今天的具體彙報情況來看,宋援朝還是比較滿意的。雖然拿下南都開始改制到現在僅僅只有半年的時間,但南都的改變卻是實實在在,而且透過這些改變,南都無論是從管理還是從氛圍來講,都和以前有了很大變化。
當然了,不足之處也有不少,但從整體來說初步達到了宋朝援的要求,這個結果讓宋援朝很是欣慰。